艾蒿又名艾草,记得小时候老家那里很少有香蒲,倒是艾蒿满山遍野都是,只不过当地不叫艾蒿,直接叫它“端阳艾”,有些人叫变了音,叫成了“端阳盖”。端午节几乎家家都会包粽子,但却极少看到哪家在门上挂香蒲和艾草。那时候没有人觉得那艾草有什么稀奇,一股子臭味,猪牛都不吃,倒不如另一种白蒿或白苞蒿,还可以当野菜。
我到东北上大学,端午节同学们才出去“踏青”,有一次从学校走路到太阳岛,走了几个小时,半夜才走到太阳岛上,一大群同学在野外疯玩,我却在草丛中睡着了,等醒来时,身上一大股臭味,原来我睡的那个“草”就是艾蒿。不免惊叹,在那遥远的北方,许多的植物都与南方长得不一样,倒是这艾蒿与南方的长得一样旺,一样臭。
工作后我到黔东南州南宫自然保护区考查,早春时节缺菜,当地人居然把幼嫩的艾蒿采来当野菜煮酸汤,说是“野茼蒿”,苦凉苦凉的,味道还不错,我才改变了之前对艾蒿的厌恶。后来看到当地人过端午节弄来艾蒿挂在门上,才了解到曾经那些关于艾蒿的故事,也知道了艾蒿的用途,慢慢地接受了艾蒿,也学着端午节时在门上挂一把艾蒿和香蒲,据说那样可以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