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普中国
源自瑞典的鲱鱼罐头因为“臭”曾在网上红极一时,在百度相关介绍中,特别标注了食用注意事项,“ 打开罐头前一定要通告周围所有的人,以防造成意外。”、“食用罐头前请购买保险”、“如有任何不适症状,请先催吐,如果症状仍未缓解,请立刻就医”。鲱鱼罐头被称为食物界的生化武器,曾有热心网友反馈品尝心得,煮过鱼的锅子都不得不扔掉了。
鲱鱼罐头 图片来源:网络
而另一种叫做“Kiviak”的食物也令人称奇。 Kiviak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将100多只宰杀好的Appaliarsuk海雀(不拔MAO,不掏空内脏)放入整张新鲜的海豹皮囊,缝好海豹皮囊后用海豹油封口,然后将海豹埋到永久冻土层2-3年,等待海豹的胃酸让那些海雀发酵。Kiviak的吃法是:取出海雀,从肛门处嘬食鸟腹里的尸液,把已经发酵腐化的内脏吸出来。一地的饮食习惯和当地物产有很大的关系。北极地区植物太少,饮食中缺乏维生素的爱斯基摩人只能用食生肉来补充维生素。
Kiviak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的食物志上,也有很多以臭为香的食品,比如“臭豆腐”、“鱼腥草”、“韭菜”……为什么人类如此热衷于吃“臭”东西?
臭豆腐 图片来源:网络
鱼腥草 图片来源:网络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食臭是一种猎奇心理。因为生活平淡无味,而引发强烈的“kill me”衣望。
从味觉感官角度,也有科学道理。人们对臭味食物的喜爱具有地域特点,跟当地物产、饮食传统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食臭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味觉记忆。一方面,原始社会人类保鲜食物的手段有限,食用腐烂发臭的食物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动物的腐肉是成本低廉的蛋白质来源,且适度的发霉腐烂使蛋白质部分分解为氨基酸,有益人体消化。
此外,许多发臭的食物其实是“闻着臭,吃着香”,许多臭物的“臭味”来自发酵。发酵的过程中, 食物中的蛋白质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有鲜味的氨基酸,比如谷氨酸,它们使食物变得鲜美可口。
西方营养学家提出过,发酵食品是饮食的最高境界。很多时候,香和臭只有一线之隔。很多臭味在稀释很多倍之后,产生的就是香味。臭,其实也是人类饮食的最高境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