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勇敢的M67
2009年11月12日,一只编号为M67的亚成年公豹在南非的菲达野生动物保护区(Phinda Game Reserve,位于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 Kwazulu-Natal 省)被捕获,佩戴了无线电项圈(利用三角定位来进行跟踪,个体活动范围不大的时候使用)后被放掉。
此时M67大约18个月大,已经独立,但还没有离开自己的出生地。7个月后M67再次被捕捉,这次换上了GPS颈圈(用于进行远距离活动的个体),然后再次被释放。
M67是被捕获并跟踪的54只非洲豹中的一只,而它即将开创一个记录:已知最远的金钱豹扩散记录。
在M67短暂的一生里(2009.11.12 捕获至 2010.12.1 死亡),它穿越了南非、莫桑比克、斯威士兰三个国家,旅途总长达到562.1公里。
M67的扩散之路
M67大约在23个月大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开始正式向外扩散。
它先是在出生地以北的地方建立起一个3.5km 大的临时领地,并在这里住了3个多月。
2010年8月14日,M67离开了这个临时领地,9月份的时候它来到了南非和莫桑比克交界的地方,在印度洋沿岸的海岸森林里再次建立起一个13.9km 的临时居所。
两个月后它往西北方向进发,穿越了整个莫桑比克,11月28日,它进入了斯威士兰。
第二天,一直在追踪它的信号的科学家发现M67的GPS项圈停止传送数据,M67的旅程似乎终止了。
M67的两个临时居住地(黑SE斑块)
2011年1月20日,前往搜索的科学家发现M67死于斯威士兰一条干涸河谷里的铁丝网里——看上去它被困其中并死在那里。它的年龄大约为30个月,也就是2岁半。
一只生活在菲达保护区的非洲豹
02
豹种群的扩散
M67的运气不大好,如果它走对了方向,便能很快进入到克鲁格国家公园,在那里它或许会有机会建立起自己永久的领地——拥有充足的猎物和有机会交往的雌豹。
这将被视为扩散成功的标志。
在11年的时间里,研究团队对35只亚成年豹进行了颈圈跟踪,其中有13只雌豹和22只雄豹。在它们之中,有8只雌豹扩散成功并建立领地定居下来,而只有5只雄豹扩散成功。
相比于狼、熊等更加愿意进行长距离跋涉的大型食肉动物,猫科动物选择了“更保守”的扩散策略——
通常小雌豹不会离开出生地太远,妈妈和女儿们形成了一个拥有一定亲缘关系的母系社会(在一定范围内)。
母豹和小雌豹的家域有大面积重叠 引自:Fattebert 2015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2355
而这意味着小雄豹需要走远一点才会避免近亲繁殖——然而这个策略可能并非雄豹扩散距离更远的内驱动力,来自交配权的竞争,也就是成年公豹的驱逐才是小雄豹远离出生地的客观原因。
在这个研究里,22只亚成年雄豹中有10只尚未开始扩散就在出生地死去,而所有13只雌豹都留在出生地附近。雌豹的平均扩散距离只有2.7±0.4公里,雄豹则为11.0±2.5公里。
然而正是这些扩散成功的青年豹子们,奠定了这个南非豹种群的延续和发展——菲达种群及周边的其他豹种群散落在由保护区、牧民社区、牧场、私人野生动物牧场以及各种种植园构成的破碎化的栖息地里。
在菲达私人保护区,“森林旅店”和它的16 幢建在木桩上的别墅就隐匿在北部的多沙森林中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一个生态学意义上的“集合种群”,即由多个相互能够交流的小种群构成,其中一些地方豹的数量较多,它们源源不断生出小豹,小豹往外扩散,这种被称为“源种群”。
而扩散出去的豹子可能与其他地方的豹子相遇,并开始繁殖,数量开始增加,形成一个“汇种群”。
在2005年以前,菲达地区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保护区外的猎杀(合法与非法)豹事件频发,豹的种群数量为负向增长。
此后在一系列保护措施下,豹的数量开始正向增长,并在2009年达到稳定,密度从7.2±1.1到11.2±2.1只/100km (和顺的豹种群密度目前只有1.6只/100km ,而已经是我们所知道的比较优质的华北豹种群,可见华北豹生存环境与南非菲达种群的差距)。
华北豹的生存繁衍、扩散壮大依然困难重重
03
带豹回家与太行山华北豹集合种群
为什么我们要讲南非的这个故事?
因为我们在山西太行山里正做着同样的事请,并且我们希望更加主动地涉入这一“源—汇—集合种群”的构建过程,希望看到太行山集合种群的扩大,也就是“带豹回家”。
让我们回到河北驼梁保护区。2022年2月28日,一只豹再次出现在这里。从2019年到2020年,先后有两只豹出现在驼梁,一雌一雄。
先出现的那只雌豹是令我们惊讶的。通常来说,雌豹属于“恋家者”。虽然华北豹的雌豹不像南非的非洲豹那样只扩散3公里左右,但它们通常走得不远。
我们通过对和顺雌豹的扩散观察统计,比如F9的孩子F26、F4的孩子F8等几个例子,它们通常的扩散距离大约小于10公里。
母豹(A)和公豹(B)扩散距离的差异 引自:Fattebert 2015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2355
根据栖息地模拟,以驼梁保护区为核心的周边林区,包括山西五台县、河北阜平县和平山县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华北豹潜在栖息地,我们对这里寄予厚望。
如果驼梁保护区附近有一个我们不大了解的豹种群,那么这块栖息地就有可能会存在一个潜在的太行山中部华北豹源种群,并成为继续向北扩散的根据地。
如果这里还没有豹种群存在,那么我们则希望从山西方向扩散而来的豹子可以在此建立起临时领地,并逐渐转化为固定领地,然后逐渐从一个“汇”发展成一个可繁衍的“源”。
“源”和“汇”
按照正常规律,先探索来到的豹应该是雄新,就像远征的M67。然而雌豹的先期到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期望值,这意味着:
1. 附近确实有繁殖的华北豹个体存在,有可能是一个未知种群;
2. 这只雌豹可能会加速驼梁种群的形成。
然而一年以后,虽然又来了一只雄豹,但随后两只豹子都消失不见了。
这让我们的期待落空了。这只雌豹的所有表现都像是一个扩散成功的个体:它建立起领地,稳定活动了一年多。
这只雌豹在驼梁停留了17个月
然而就像南非菲达豹种群一样,即便是扩散成功率较高的雌豹,也有相当一部分扩散失败——这意味着英年早逝。
更多的雄新亚成年豹的结局将会和M67一样,它们短暂的一生里根本没有机会建立起自己的领地。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小五台山2012年的那只豹。它看上去完全就像是M67的翻版。我们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只知道它在小五台山短暂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谁能确定那只豹子当年没有偷偷进入北京的市界呢?此后十年,小五台山也没有再出现一次可靠的华北豹记录。
目前已知10年内有过豹记录的栖息地
04
带豹回家,何日能够成真?
这是个无数人问过的问题。但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我们可以简单粗暴的来计算一下:如果按照母豹平均扩散10公里来算,即便驼梁建立起豹种群并达到承载峰值,新的豹子开始往外扩散(光这个就需要很多年)。那么按照驼梁到北京的距离(直线距离180公里)来看,等母豹自然扩散进北京也要至少经过18代。
母豹大约3岁新成熟可以繁殖,那就需要至少54年——而这还是建立在每个母豹都很听话地向北直线扩散,并且顺利建立领地并正常繁殖的前提下,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豹子踏上了驼梁这块“跳板”,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能看到它们扩散成功
从物种演化的角度来看,几十年非常短暂。老虎花了大约十万年占领了几乎整个亚洲,而我们认为它这种扩散非常快且成功。
而我想可能不会有太多人会对一个要花半个多世纪才有可能实现的华北豹扩散重返家园的项目感兴趣(除了我们自己)——衡量尺度的不同将导致一件事请看上去的可接受程度完全不同。
当然豹不一定是从南往北扩散,如果北京北边的燕山有豹子,也会往南扩散进京,但这个花的时间未必更短,毕竟我们连北京以北的华北豹种群在哪里都不知道。
还需要长久不懈地探索
换个乐观一点的角度,公豹的探索新远比雌豹更强。可能只需要一只足够勇敢且幸运的公豹,就能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从山西五台山游荡到北京的百花山或者东灵山——在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华北豹的回归。
只是它注定不会在此停留多久,没有雌豹,雄豹只会建立起一些临时的领地,最终它还是会离开。
因此,在3、5年内看到北京境内出现华北豹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这距离我们“带豹回家”最终的诉求:恢复华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还有很远。
毕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健康繁衍的北京本土豹种群。
带豹回家,首先要修复华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05
山就在那里
与其为这些问题烦恼,还不如花心思找到和保护好现在已经存在的华北豹们。
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任何想象空间。
只有守护好现存的豹种群,带豹回家才有希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