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驼鹿新消费
在新消费时代,跨界创业或扩张似乎正在成为常态。
企查查显示,知名运动品牌李宁4月15日申请注册了“NING COFFEE 宁咖啡 ”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无独有偶。企查查还显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8日申请注册了多个“万茶”商标,国际分类涉及啤酒饮料、方便食品、厨房洁具等。目前商标也在等待审查中。
传统实业巨头,陆续杀入咖啡和现制茶饮赛道,行业格局将会如何演变?
01 咖啡茶饮赛道更热闹了
据统计,2021年里,消费赛道发生了超过700起融资事件,其中咖啡茶饮占据了近十分之一。尤其是2021年前7个月,宣布获得融资的咖啡品牌就超过10个。仅7月下旬一周之内,就有三家咖啡品牌接连宣布上亿元融资,Manner甚至在半年之内连续融资三次。12月,挪瓦咖啡宣布连续完成B轮和B+轮两轮融资,累计金额2亿人民币,瑞幸、连咖啡等老牌咖啡也比之前更加活跃。
而根据驼鹿新消费不完全统计,2022年前4个月,新消费赛道共计发生190起融资事件,其中咖啡和现制茶饮赛道共披露了17起事件,同样是接近十分之一的比例。可见,咖啡茶饮赛道在2022年热度依然未减。
而进入到5月,不到10天的时间里,又有四家咖啡或茶饮品牌先后宣布获得融资。咖啡品牌「小洋侨」获得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咖啡品牌「SO BUFF」八福咖啡获得千万级人民币战略投资;新中式茶饮品牌「茉莉乃白」获得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咖啡冷萃液生产商「乐饮创新」宣布获近5000万元A轮融资。
而伴随着李宁、万达等这样的实业巨头的杀入,咖啡茶饮赛道变得更加炙手可热起来。
02 实业巨头押宝咖啡茶饮底层逻辑是什么?
元禾原点合伙人米菲在接受驼鹿新消费采访时,曾向驼鹿新消费偷露过资本圈看好咖啡赛道的底层逻辑。在她看来,近几年来,资本一直对咖啡赛道持续关注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国内用户的咖啡消费习惯正在逐渐养成,这意味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是咖啡行业的业态越来越丰富给了众多细分赛道创业者以新的机会。比如以Manner为代表的“快咖啡”、“窗口式咖啡”,经品咖啡的连锁化、便利店+咖啡等等;
第三则是用户对咖啡口味的多样化需求也带来了新的创业机遇。从原来的单一口味(如拿铁、美式等)到风味咖啡(如生椰拿铁)的流行,再到冲剂咖啡(如三顿半,时萃等)的翻红,这些因素叠加,为国内咖啡市场带来了巨大增量机会。
据统计,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27.2%增长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而资本市场对于现制茶饮赛道的投资逻辑与咖啡赛道类似,同样看重的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
不过,与投资机构看重投资直接财务回报不同,像万达、李宁等实业巨头们显然还有更深的战略考虑。
眼下,疫请仍在全国肆虐。像万达、李宁线下商业巨头们面领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疫请防控导致线下客流减少,特别是像电影院这样的消费场所,因为疫请期间有上座率的限制,导致营收出现了直线下降。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票房收入19.4亿元(不含服务费),同比下降14.3%,观影人次4,420万,同比下降20%。疫请对于其业务的冲击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战争、疫请等导致了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新。这让实业巨头们必须提前布局,尽可能地实现多元化的业务收入来源。
既然主业务受到疫请等不确定新因素的冲击,通过布局咖啡茶饮这样的如今炙手可热的创新业务,来分散下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战略选择。
03 咖啡茶饮行业格局生变?
事实上,虽然万达和李宁近日才被披露出注册咖啡茶饮相关商标,但其实早就图谋已久。
先说万达,其实早在2017年,万达电影就牵手了英国老牌咖啡COSTA,双方达成战略合作。而在两年后,又在广州增城万达开出了”万小茶“乃茶店。
事实上,在此之前,咖啡和茶饮行业已经开始呈现“内卷化”的发展趋势。
进入到2022年,茶饮市场率先掀起了一波裁员、亏损和降价风波。一开年,国内茶饮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喜茶就被裁员30%。另一头部品牌奈雪的茶的日子也不好过,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45亿元,股价大跌。紧接着,行业开启了降价潮。首先是喜茶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纯茶类降价3-5元、5款水果降价2-3元、芝士降1元。而后奈雪的茶也跟进,推出9元-19元“轻松系列”茶饮。
而咖啡行业虽然没有降价潮,但如今的竞争机烈程度不亚于茶饮,而且肉眼可见的是竞争也是越来越机烈。除了李宁外,此前包括中国邮政、中国石化、同仁堂等传统实体企业均已涉猎咖啡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