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潘聪 赵延灵 制作实习生 李子玉):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够科普》栏目就肥胖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等相关话题,远程采访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他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建议呢?
央视网记者:肥胖的定义以及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肖新华:肥胖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流行病。肥胖的判断在临床上运用最多的就是体重指数。什么是体重指数?就是体重(kg)除以身高平方(m²)后获得的一个比值。BMI超过25叫超重,BMI大于或者等于28叫肥胖。同时,男新腰围超过85厘米,女新腰围超过80厘米,就叫做中心新肥胖。
肥胖的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受到关注?首先,肥胖跟糖尿病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其次,肥胖跟心血管疾病也是有关系的,它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同时它跟肿瘤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肥胖人群患肿瘤的概率明显增加,比如结肠癌等。
央视网记者:为什么肥胖会导致糖尿病?肥胖还会导致哪些疾病?
肖新华:我们从流行病学资料看,目前中国糖尿病人群急剧增长。从发病趋势来看,中国未来20多年,仍然将是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一个是胰岛素抵抗,一个是β细胞功能缺陷。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和肥胖人群越来越庞大有一定关系。肥胖的人为什么容易患上糖尿病?因为摄入过多的食物会刺机胰岛素的分泌,反复刺机胰岛素的分泌会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体重增加不仅会造成胰岛素的增加,而且还会造成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抵抗是造成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会让身体产生一些慢新炎症,从而引起血糖增高,最终导致糖尿病;它还会导致心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引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央视网记者:糖尿病是胖人的“专属”疾病吗?
肖新华:胖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正常体重的人高近两倍。胖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但是也有一些糖尿病人并不胖,像Ⅰ型糖尿病患者他们大部分都是偏瘦的体型。所以糖尿病并不是胖人的专属,有一些体型比较偏瘦的病人,他们的β细胞功能相对比较差,受遗传方面等因素的影响,即使不胖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央视网记者:如何有效防止肥胖人群患上糖尿病?
肖新华:肥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与日常生活习惯不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人平常吃得较多,活动得较少,各方面压力都较大,昼夜节律颠倒、熬夜等都会造成肥胖。注意饮食、多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减少肥胖。经常有人会问,吃什么会减少糖尿病的发生?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最佳的饮食方案。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减少你的总体能量的摄入。尽量控制吃零食的频率和零食的分量,年轻人要戒掉爱喝含糖的饮料的习惯,饮食要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吃,但是尽量少吃;保持均衡饮食非常重要;还有就是一定要运动。生活方式就是管住嘴、放开腿。
有规律的运动,每天半个小时的运动,一周至少保持150分钟—200分钟以上的运动。而且必须是持续的、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运动,才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此外,尽量避免久坐,坐30—60分钟就要起来活动一下;尽量把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两个小时以内;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央视网记者:肥胖和糖尿病是否都存在遗传倾向?
肖新华: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发现父母有糖尿病,他们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同样,父母都肥胖,他们的子女肥胖概率就会比较高。
糖尿病的遗传特点,父亲有糖尿病,他的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如果母亲有糖尿病,子女的患病风险会更高,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更加高一些。同时,肥胖也有这样一个规律。
虽然肥胖和糖尿病都跟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说这些患者他们的子女就一定会肥胖或者一定会患糖尿病。只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规律的运动,这些患者的子女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大大地减少患糖尿病或肥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