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场景:清理冰箱或储物柜时,发现有不少刚过期的食品,食之不敢,弃之可惜,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食品保质期是我们评判食物能不能吃的第一标准,但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人,明明吃了过期的食物,却一点没事。
那么,食品保质期到底有什么意义?过期食品究竟能不能吃呢?
食品保质期的定义
《食品安全法》对食品保质期有明确表述,指的是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贮存条件”一般指包装上说明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保存条件,且是在没拆封的请况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保持的“品质”不仅指食品的安全新,还包括食品的感官质量、营养价值、SE泽和风味等。即在某个时间范围内,食物能够保持原本的状态,而在这个期限之外,食品会看起来不新鲜、干瘪,乃至变质。
过期一天能不能吃?
先说答案:看请况!
长保质期的食物,“过期前一天”和“过期后一天”区别不大;
短保质期的食物,风险大,扔掉别吃了!
怎么判断呢?大概规律是:
保质期为 6 个月以上,一般称为“长保质期食物”;
保质期在 30 天以内,则称为“短保质期食物”;
保质期在 30 天—6 个月,建议谨慎些,当作短保质期对待。
同样都是食物,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关键因素是——微生物。
“长保质期食物”通常会经过比较严格的杀菌处理,或者食物本身的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这类食物,例如罐头、饼干、坚果等,“过期一天”再吃和“还有一天过期”快吃,区别不大。
“短保质期食物”大多没有完全解决微生物问题,微生物会不断繁殖,保质期通常会尽量压缩。这类食物一旦过期,很容易造成微生物指标超标,不建议食用,例如大多数的新鲜肉类、蔬果、糕点。
而保质期在 1—6 个月的食物,具体请况不太一样:
请况一
采取了比较好的抑菌方案,但并没有完全搞定微生物。
请况二
实际上已经没有微生物,但可能由于其他反应而出现风味、颜SE的改变。
到底是哪种请况,我们很难准确判断,建议统一视为短保质期食物,这样最安全。
保质期内的食品,也不一定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食物即便在保质期内,如果存储不当,也可能会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反应。
比如有些食物标注的储存条件是置于通风、音凉干燥处,就像乃粉受潮后会结块,玫瑰花茶打开包装后,容易被氧化,虽说发生的结块、氧化等物理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但是口感就会差很多。
还有些食物在保存过程中,会出现化学变化,比如气味发生变化,如发生馊味、酸味等,这种请况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还有一种请况是,食物发生了生物变化,主要是食物中微生物繁殖以及微生物分泌的毒素污染了食物,导致发生霉变,这样的食物就要立即扔掉,万万不能再入口!
总之,平时购买食物时一定要避免冲动消费,吃多少买多少,有小包装的最好不要买大包装,避免拆开后无法及时吃完。
食物开封后要尽快吃完
如果开封了,就请尽快食用,往往开封后的食物,其无菌环境多少都会被破坏,导致微生物渗入其中。开封后的食物如果依然暴露在空气中,最好不要多吃,以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食物发生变质,引起身体病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