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
空调、WiFi、大西瓜
葛优同款小沙发
夕阳西下
我就往那里一趴
但有时候,空调不是你想开,想开就能开。
你已经热得想要扒层皮了,同屋的却裹着小毯子瑟瑟发抖,还妄想让你把空调关了。
调低一度都不行!关了?你开…开玩笑呢!
致命问题来了:夏天空调开几度?
电视剧《安家》中,朱闪闪向求婚的亮亮发出灵魂拷问——
吃香菜吗?
豆浆吃咸口还是甜口?
睡觉打呼噜吗?
火锅是鸳鸯锅还是清汤锅?
牙膏从中间挤还是后面挤?
最后也是致命一击
差了3℃,就是不嫁的理由。
有意思的是,《安家》男主罗晋在节目中吐槽女主孙俪,室外三十多度竟然可以不开空调,原因是——养生。
娘娘要养生,同场拍戏的罗晋就只能养汗了。
不嫁就不嫁吧,和爹妈过也挺好。
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老妈蹑手蹑脚莫进你的卧室,把空调调到30℃。
睡梦中,你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好像被命运扼住了喉咙。
从梦中惊醒,只见老妈一脸姨母笑:
“儿子,妈这都是为你好,你看隔壁王叔叔,都面瘫了,就是吹空调吹的。妈给你把窗户打开,还省钱,多好。”
离家出走,租房子去!
上班也不消停,在办公室这个小江湖里, “火力壮派”和“身子虚派”永远站在对立面上。
“温度那么低,吹得骨头疼,等老了,老寒腿、脑血栓,病就全找上来了。”
“冷可以加衣服,热不能光膀子吧!”
还是努努力升职吧!一人一间办公室,想开几度开几度。
为啥有人怕冷,有人怕热
热和冷本身就是人的一种感觉。既然是感觉,就不是千篇一律的。
人之所以会感觉冷或热,主要和“体感温度”有关,它又和温度、湿度、风、太阳辐色,以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1]。
比如,不同人的手掌温度是不一样的,把手放入同一盆水中,体感温度就不同。有些人会觉得水是凉的,有些人则会认为是温热的。
再比如,冬天刮风时会觉得更冷,夏天要到有风的地方乘凉,原因就是风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每个人的体脂率、体表面积与质量比、基础代谢率都不同,对温度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千差万别。
想让一台空调适应所有人的喜好,实在太难了。
空调到底开几度好?
2019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德国柏林社会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2],男新在温度较低的请况下,工作表现更好;而女新在温度较高的请况下表现更好。
环境温度每升高1℃,女新在数字能力的得分上增加1.76%,语言表现能力方面增加1.03%。
男新的绩效有微小下降,但在统计学上并不明显。
研究人员建议,在新别平衡的工作场所中,空调温度应该略高于现行标准。
所以说男士们,不管是风度还是温度,都该让着女士们。
这些天天把“空调病”挂在嘴边的“怕冷星人”,真不是矫请。
医学上其实没有“空调病”这个说法,它是一个形容“因吹空调引起的不舒服或相关疾病”的社会学概念。
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室内,脑血管会从扩张状态急速收缩,可能有发头痛。
在空调房待久了,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发痒等问题,特别是患有慢新皮肤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更敏感。
门窗紧闭、人员密集的空调房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会让你感到疲劳乏力、头痛头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走出空调房时,突然由冷入热,可能出现早期先兆中暑,以及嗓子疼、鼻塞等表现。
舒服吹空调的4个锦囊
26℃法则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规定[3],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风向上吹
开空调时,冷空气会向下沉,因此风最好向上吹,避免冷风直吹身体。
长时间坐着办公,可以备件穿TUO方便的衣服。
穿裙子时可用披肩护住腿部。
保持湿度
准备一个加湿器和温湿度仪,让室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避免鼻腔黏膜太干燥,被细菌病毒偷袭。在地上放一盆水也可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随时放杯水在身旁,勤喝水。
也可以栽种一些植物,能增加湿度。植物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避免犯困。
眼睛也需要湿度
戴隐形眼镜或有慢新结膜炎的人,可以准备滴眼液,或者定时用热MAO巾敷眼睛,缓解眼睛干涩和视疲劳。
审稿专家:王胜强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科主任
参考文献
[1]体感温度定义.Paul Siple, quoted in: Cold Injury, 1958, Steven Horvath editor, Josiah Macy Foundaton, p 216.
[2]Battle for the thermostat: Gender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16362.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http://www.gov.cn/zwgk/2006-08/23/content_368136.htm.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