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6日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发病率高、症状隐匿、易引发高致死率的并发症等原因,被称为“隐形杀手”。房颤不仅可能引发心源新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相关并发症,还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损害。我国房颤诊疗的现状如何?医疗机构和企业分别在房颤诊疗中扮演什么角SE?
6月6日,中国新闻网推出“中国房颤日 心脑健康特别节目”。该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新闻网主办,强生医疗科技支持。活动邀请了卫生健康领域部委领导、临床专家、学界及行业代表,深入探讨健康中国建设、公众健康意识、医疗技术创新等话题,普及房颤防治健康知识。
图为“携手各方力量,共同守护中国‘心’”话题讨论环节。图片来源:截图自现场画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亚洲心律学会主席姚焰表示,在过去20年,我国的房颤诊疗水平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房颤的标测到消融,从筛查到治疗,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社会力量加入到了创新探索的行列,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医疗科技诞生,造福广大群众。”
尽管成就显著,但我国在房颤防治方面也暴露出一些痛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指出,我国在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学科合作不足、新技术的普及不均、以及医疗资源配置的重心下沉不够的问题。
对此,孙洁建议,一是推进心脑共治,落实关口前移,推动多学科合作,推广和普及房颤筛查手段;二是普及创新技术,提升防治能力;三是推动资源下沉,将高经尖的治疗手段、治疗设施还有技术人才,尽快地推向欠发达地区、三四线城市、县域医疗机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要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在这一任重而道远的目标前,医疗机构和企业应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预期未来病患需求仍将不断上升,为此,我们需要加速培养壮大专科医生队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认为。以房颤为例,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万房颤病人接受手术,随着房颤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到2035年,房颤手术预期将增加到每年100万台。“过去培养一位房颤专科医生,需要约三年时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培训经验的不断积累,未来,我们希望将专业培训的效率倍增。这项任务特别艰巨,但我们充满信心。”
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中,医疗企业也是重要一环。强生医疗科技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认为,企业应承担两个方面的责任。“作为全球领先的生产和供应商,我们首先要确保生产供应的高质和稳定,确保临床手术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
陈曦表示,企业还应坚持研发创新。强生医疗科技致力于不断更新迭代产品和技术,将高难度的房颤手术变得更加简单、更加顺手,更准确地设计出个新化地诊疗方案,帮助病患以更小的损伤得到更大的获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