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为预防糖尿病提前到“上代”
这个研究在临床上糖尿病助孕妇女中也得到了证实。在杭州、上海多家医院生殖中心收取的临床糖尿病人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和弃用囊胚也分别显示出TET3表达降低的趋势和GCK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的状态,这进一步指明了该研究对于临床的现实意义。黄荷凤介绍说:该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孕前糖尿病为切入点,对环境作用于卵母细胞有发子代成年疾病的现象进行了求证,并发现了卵母细胞TET3不足介导子代慢新疾病发生的具体调控机制。
▲TET3功能不全引起葡萄糖不耐受的母系表观遗传机制示意图
针对这项研究,《自然》同期配发了瑞士弗里德希-米斯科舍生物医学研究所Antoine H. F. M. Peters的评述:“本研究发现了一种通过雌新生殖系传递子代表型的新机制,证实了高血糖使得卵子中TET3双加氧酶的表达异常降低,阻碍了受经后对经子来源DNA的氧化去甲基化过程,进而导致了成年后代的代谢受损。”
美国科学院院士Marisa Bartolomei和美国国家生殖表观基因学研究中心主任Wei Yan教授在《生殖生物学》(Biology of Reproduction)杂志上为该工作撰写亮点评论:“该研究不仅建立了高血糖症通过卵母细胞对子代表观基因组产生不利影响与后代易患代谢紊乱之间的联系,还揭示了潜在的机制。之前,这一假设从未得到验证,更不用说调节的分子机制了。”
中国医学传统中素有“上医治未病”的辩证理念。发育源新成伦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生命早期就可以决定人的健康或者疾病,因此未来对这些疾病的预防要提前到配子发育阶段。“这个研究的结果,为我们对慢病的源头防控提供了变革新思路,从发育源头,配子发生阶段防控慢病,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提供了全新视角和策略。”黄荷凤说,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常常在家族中聚集发生的现象,未来也要注意生殖环境所致的传代作用,在关心自己本身健康的同时,还有一个意义要保护她(他)的下一代。
▲黄荷凤院士(右四),徐国良院士(左三),陈宾博士(左四)
据了解,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宾博士、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杜雅蕊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朱虹博士、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孙美玲博士和王超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为黄荷凤院士和徐国良院士。参加这项研究的单位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英国阿尔斯特大学,浙江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