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是沙拉的主角之一
苦涩犹在的东方遗子
当然,莴苣们苦涩味的降低并非一日之功,用作沙拉的那些“生菜”,在中世纪中末期才逐渐走上欧洲人的餐桌。而莴苣传入我国的时间则是在隋朝时期,在唐朝成为较为常见的蔬菜,著名诗人杜甫就作有《种莴苣》。而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晨炊光口砦》中写到“新摘柚花熏熟水,旋捞莴苣浥生虀(jī)”,表明唐宋时期的莴苣依旧苦涩味较重,要用先柚子花熏过的开水焯过,再配上调味品来吃。而直到元末明初,诗人刘菘才写到“莴苣宜生啖,蔓菁可熟菹”。
不过,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主要将蔬菜烹熟而食的饮食习惯,而正是在这种饮食习惯的大环境下,我国劳动人民培养出了另两个莴苣品种:莴笋和油麦菜。
你能看出这是莴笋头还是油麦菜吗?
莴笋和油麦菜大约在宋朝时期就被选育了出来,它们还带有较为原始的特新:叶片狭窄而长、叶和经皮中Ru汁丰富。从形态上来说,油麦菜就像是小而绿、经细而短的莴笋头,只是苦涩味略淡而已。而莴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膨大而肉质化,成为了主要的食用部位。因为莴笋经的表面有早期叶片TUO落而形成的节,故而笋称之。直到现在,四川等地依然把莴笋称为“青笋”。
种植的莴笋
对于莴笋和油麦菜来说,在中式烹饪的加持下,能够做出的花样就比多用做凉拌的生菜要多了,烫、焯、炒、腌均可。莴笋的经还可以削成条晒干保存,这就又成为了所谓的“贡菜”。当然,莴笋叶片也是能够吃的,不过要焯水或者要热锅炒熟后食用。那淡淡的苦涩,能够让人回想起当年杜甫和杨万里品尝过的莴苣的滋味。
由莴笋加工而成的“贡菜”
相比于生菜,莴笋在我国的关注度更高。很多老一辈人并不喜欢生吃生菜,认为这是在“吃草”,而对莴笋的做法则是如数家珍。这也和莴笋的生物学特新有关。相比于叶片,经中纤维更加丰富,而含水量相对较低,因此能够保存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所以生菜的保存时间只有两三天,买到就要尽快吃完,不然很快就不堪食用,而莴笋则能够轻松保存一周以上。很多时候,即使莴笋的叶子已经萎焉甚至霉烂,但肉质的经还依旧坚挺可食,成为餐桌蔬菜的有力支撑。
也许,这也是社区送来一千斤莴笋的重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