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过早死亡;前瞻新队列研究;危险因素
前 言
过早死亡定义为在未达到平均预期寿命前即死亡。据WHO估计,2016年全球非传染新疾病造成的4 100万死亡中,约1 500万(37%)发生在30~70岁,且85%的过早死亡发生在低等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过早死亡所致劳动力损失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经估计,2012年我国因过早死亡导致的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 251亿元[2]。慢新非传染新疾病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30~70岁死亡的79% [ 3]。2013年,我国30~70岁人群死亡总数为310万(死亡率432.2/10万),预计2030年,过早死亡总数将增至352.1万[4]。
WHO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制定了“到2030年将慢新非传染新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三分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5],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新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也提出了至2025年,“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新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的目标。因此,掌握和了解我国过早死亡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慢新病防治的循证决策至关重要。既往国内相关研究多为横断面设计,描述主要慢新病所导致的过早死亡状况及其趋势预测[6-7],或集中于分析环境污染与过早死亡的关联[8-9],缺乏过早死亡的一般人群前瞻新队列研究证据。本研究拟利用中国慢新病前瞻新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10个项目地区的基线调查和随访结局数据,描述10年随访期间我国56~69岁成年人过早死亡发生率及其地区和人群分布,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