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江帆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 Pediatrics上。论文在线发表截屏摄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 陈静 姜蓉)随着各种电子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儿童接触电子屏幕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屏幕暴露过多在全球范围亦是如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在0-3岁期间过度屏幕暴露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而影响总智商水平以及注意力发展,并导致多动行为增多。
研究显示,3岁以后屏幕暴露显著增高的儿童,其智力水平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较低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知觉推理能力。据悉,江帆教授团队关于屏幕暴露影响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 Pediatrics上。
江帆教授团队长期从事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系列研究,建立了覆盖10个省市、超过22万名儿童的生活方式及健康发展研究队列(SCHEDULE队列)。本研究数据来源于SCHEDULE出生队列,该队列建立于2012年,参与者从母亲孕晚期开始进入研究,至今已经随访至儿童10岁。通过这些儿童的数据追踪,阐明了婴幼儿生命早期屏幕暴露不同轨迹对认知发育的影响规律。
研究人员通过SCHEDULE学龄前队列数据研究发现,在上海有76%的孩子在2岁前就已经开始接触屏幕,而24%的儿童在1岁以前就开始与家长一起被动看电视,同时很多家长也把手机作为哄孩子的工具,利用手机里面的动画片、游戏吸引逗引孩子。
研究发现,除了接触屏幕年龄越来越小以外,屏幕暴露的时间长度也令人堪忧,以刚进入幼儿园的3岁儿童为例,其每日平均屏幕时间已经高达2小时50分钟,78.6%的儿童屏幕时间超过了每天1小时的指南推荐标准。
过多和过早接触屏幕会对儿童早期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事实上,此前,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晰,使得防控策略也难以完善。据悉,江帆团队的研究从母亲孕晚期开始,对婴幼儿进行了长达持续6年以上的持续追踪研究。
从儿童出生后6个月开始,研究人员分别在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48月龄和72月龄评估儿童日均屏幕使用时间以及屏幕暴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同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研究团队定期对儿童认知发育、语言以及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定期评估。
研究结果发现,6岁以内儿童的屏幕暴露随年龄增长主要有三种轨迹特征:有一组儿童是6岁以内屏幕暴露“持续较低”,另一组儿童表现为“早期增长”特征;还有一组表现为“后期增长”特征。对这三组儿童的发育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基线(刚出生后)时,三组儿童在6岁时的认知功能(韦氏智力量表测量)和心理行为问题出现了显著差异。在心理行为方面,相较于屏幕暴露“持续较低组”,“早期增长组”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多动与注意力不足方面受损更加明显。
江帆告诉记者,在6岁以内每天屏幕暴露始终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儿童,其认知心理发展水平相对是最好的。如果在婴幼儿阶段早期就出现较多屏幕暴露,即使后来屏幕暴露有所下降,仍然可对儿童产生显著不良影响。这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婴幼儿,尤其是三岁以内是大脑发育最快速的阶段,这一时期在真实世界丰富的环境刺机下,儿童对此的积极认知处理会使大脑前皮层和各脑区的功能进行迅速连接,从而形成认知控制所需的网络。但对于电视这类电子产品,儿童大脑所采取的策略是被动处理,长期暴露在这种屏幕刺机下,会导致认知控制网络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有研究发现,即使是下载量较高的教育类软件,也充斥着大量分散注意力的广告和动画,而能模拟人际社交互动和提供良好认知刺机的却很少。
江帆指出,我们既要利用好新技术助力儿童发展与教育,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及过早暴露屏幕对儿童脑智发育的影响。结合现有的屏幕暴露指南,本研究提供的证据提示家长,应尽量避免让2岁前,尤其是18月龄前儿童接触电子屏幕,而2岁以后儿童屏幕暴露时间也应该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