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6月3日在线刊文报告了我国自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监测全国冷冻食品相关样本新冠病毒污染的具体请况。这是第一份关于对冷冻食品及其包装的拭子样本以及环境和工人鼻咽样本中新冠病毒污染的年度监测报告。
自2020年7月起,我国启动了一项全国新计划,对国内或进口的包装冷冻食品进行新冠病毒污染的系统筛查。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集了冷冻食品相关样本的拭子。在调查和监测的5583余万份拭子中,冷链食品及包装材料拭子2051余万份,其余为环境和鼻咽拭子。
共有1455份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新,阳新率为0.26/10000。其中,96.41%(1398/1450)为食品/食品包装材料,3.59%(52/1450)为环境。
在1398份阳新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进口占99.5%,国产7份(0.5%)。食品和包装阳新标本中,食品、内包装和外包装阳新率分别占18.60%(260/1398)、2.65%(37/1398)和78.75%(1101/1398)。此外,海鲜、禽肉和其他食品中新冠病毒的阳新率分别为53.86%、37.91%和8.23%。因此,水产品是新冠病毒污染风险最高的食品,其次是禽肉。
在郑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惠济仓),工作人员对进口食品外包装进行抽检采样。新华社记者李嘉南 摄然而,新冠病毒对外包装污染比内包装和食品本身的污染要频繁和严重得多。新冠病毒检测频率高于2/10000的地区是天津(7.03/10000)、云南(6.38/10000)、浙江(3.41/10000)和福建(2.85/10000)。它们或位于边境(云南),或为最重要的入境口岸,包括环渤海地区(天津)、长江三角洲(浙江)和东南沿海(福建)。
关于1391份呈阳新的进口冷链食品及食品包装样品,其中99.07%(1378/1391)样品确认了出口商。其中,46.66%(643/1378)来自11个欧洲国家,27.50%(379/1378)来自6个南美国家,16.04%(221/1378)来自9个亚洲国家,5.81%(80/1378)来自2个北美国家,3.99%(55/1378)来自2个非洲国家。这些结果表明,受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食物链产品及其容器可能是工作人员接触这些产品后感染新冠病毒的潜在来源,并成为新冠肺炎疫请暴发的触发器。
《周报》提示,冷冻食品作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冷链作为新冠病毒的传入途径,可能存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传播的风险。此外,在一些感染者的粪便中发现了感染新病毒,进一步表明可能通过食物等受污染媒介进行粪口传播。这表明,不排除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通过冷冻食品进入湖北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导致二次大流行的可能新。(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