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广播电视台
感怀二首
宋·杨公远
桂薪玉米转煎熬,
口体区区不胜劳。
今日难谋明日计,
老年徒羡少年豪。
皮肤剥落诗方熟,
鬓发沧浪画愈高。
自雇一寒成感慨,
有谁能肯解绨袍。
玉 米
玉米即玉蜀黍,亦称苞米、包谷、棒子等,分类学上玉米属于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一般认为,玉米祖先是大刍草,原产地在南美洲。考古学家们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遗迹中,发现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人们熟知的秘鲁,在印第安语中就有“玉米之仓”的说法。秘鲁的海岸附近至今还保存有古城遗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筑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籽粒和果穗图案。分析这些遗迹,考古学家们推测,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远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开始广泛种植玉米。如今墨西哥称之"玉米之乡,秘鲁则为"玉米之国"。
公元1493年哥轮布到达美洲大陆后,才开始正式有了关于玉米的文字记载,并由此向世界各地传播。传入我国的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前后。
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说法不一,概括起来有3种:
其一:从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引种到中国西北地区;
其二:先从欧洲传到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度、缅甸引种到中国的西南地区;
其三:先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再由在葡萄牙人或菲律宾等地经商的中国人经海路传到中国。多数学者认为,陆路传入的可能新大,传播方式先边疆,后内地;先丘陵,后平原。
最早记载玉米的地方志是明正德年间(1511年)的《颍州志》,颍州在安徽省北部,由此可见,玉米最早在安徽种植,当时称玉米为“珍珠秫”。
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的河南《襄城县志》也记载了当地种植玉米,称为“玉麦”。又过了9年,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甘肃《平凉府志》也记载了当地种植玉米的请况,称玉米为番麦、西天麦。俟后,田艺衡著的《留青日札》(1573年)和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都对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说明玉米引入中国大陆后在农业生产上很快显出了优势,各地也纷纷引种种植,迅速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