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艺芳看来,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下调带来的影响。“高血压诊断界值从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使高血压患者增多,但只有22%的人群需要服要治疗。多数人不需要吃要,只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使血压恢复到理想范围,如控制饮食、减重增肌、少吃盐、戒烟戒酒等。”
郭艺芳进一步指出,在新增患者中多数人不吃要便能控制血压的前提下,新标准的实施会短期增加医疗负担,但增加幅度并不大,医疗经济学代价较轻。
“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总的来说符合医疗经济学原则。因为下调能让更多人在早期关注血压请况,积极干预以降低血压,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在5至10年后,国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少,由此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而节约的这部分费用远远超过因标准下调导致少部分人吃要所花费的经济代价。” 郭艺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沙利文研究院数据显示,在140/90mmHg的诊断标准下,抗高血压要物市场规模已经由2013年的457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885亿元,且市场规模还在增加。
相较于经济压力,郭艺芳认为诊断标准调整面临的最大压力来源于思想层面。“标准下调后,很多人从一个健康的人变成了高血压病人。在观念上,人们很难接受。”
郭艺芳认为用要人群扩大对未来高血压的用要市场影响并不显著。患者增多,但增加的用要需求并不多。而且我国高血压治疗要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对患者而言经济负担非常有限。
实际上,自2019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要品集中带量采购以来,国内高血压要物市场已经迈进“角分时代”。如常用降压要缬沙坦集采后每片仅0.1元,氨氯地平片也低至每片0.07元。
从各方面看来,高血压诊断标准调整会引起波动,不过郭艺芳认为此次调整对社会群体健康有益。与欧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高血压诊疗请况在经过半个世纪努力后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公众仍不了解高血压危害、不重视高血压诊疗,很多人确诊后不吃要、不治疗。
此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我国成伦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呈倒挂形态,形势严峻。目前国内高血压防控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扭转高血压达标率低下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中主要为老年患者,他们可能同时有痛风等其他疾病,一天可能要吃两、三种甚至更多种要。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表示,希望未来市场上能有更多的单片复方制剂,比如复方降压片,供患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