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的“仁”不仅给了大臣,也福泽了宋朝的士子和百姓。他规定,科考时如果考生对试题有疑问,或是对自己的学问拿不准,都可以去请教主考官,一改之前考生只能闷在小屋子里答题的拘谨。
对百姓,他积极扶持商业发展,全面取消了自唐朝时就有的宵禁,让宋朝的夜市繁荣一时,夜市里不仅有开封当地的商户,甚至还有来自契丹、吐蕃、回鹘等周边国家的商贩,热闹程度堪比今天的国际美食节。另外,在其他封建朝代,全国的建筑物都非常低,不准超过皇宫的高度,但在宋仁宗时却没有这项规定,开封城里有家酒楼叫做“樊楼”,临近皇城的东华门,高五层,比皇城还要醒目,它并没有官营背景,但却有国家特许的酿酒权,每天晚上热闹非凡,成了当时开封府一道有名的景观。
因为宋仁宗的宽容,他在位的42年中,北宋的朝堂出现了无数的名臣大将,包括我们熟悉的范仲淹、包拯、种世衡,文学方面也百花齐放,有柳永、晏殊、欧阳修、黄庭坚、程颢。就连一直不受重视的科学技术方面,也有毕昇、沈括、王惟一等能人出现。后来活跃在宋神宗、宋哲宗及宋徽宗前期的许多名臣,如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等一大批人才,也都是仁宗一朝养育而成的。因此历史上有个说法,叫做:“仁宗养士三代受益”。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有疑问,如果皇帝真的什么都不管,朝堂上又有那么多大V,每个人都各抒己见,岂不是要吵翻天了。其实,宋仁宗赵祯对臣子始终是宽松但不失控的,他尊重每个臣子的建议和看法,但一旦朝中显现拉帮结派的态势,影响到国政大事,他就会立刻出手。比如在范仲淹推行新政的过程中,他一开始只是观望,任朝中分成支持和反对两派每天都吵个不停,但一旦确认了新政存在的问题,他就默许朝中的反对派将范仲淹等人弹劾下台,从始至终自己都隐藏在幕后,始终不明确表露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