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二次妥协。至此,他终于哄走了党项,跟契丹结成了兄弟国,北方一线近百年没有再起过战争。这一和平的局面对宋朝的发展至关重要,短短20余年,宋朝整个国家户口增加了417万户,财富增加了近68倍,这个财富值相当于唐朝贞观二十三年总量的4倍,甚至是清朝乾隆时期的3倍。赵恒也因此开创了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唯一的一个盛世,史称“咸平之治”。
二、宋仁宗赵桢的无为之治
1022年,赵真宗赵恒去世,儿子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相比起宋朝的前三位皇帝,赵匡胤开疆,赵光义扩土,赵恒虽然战斗能力较弱,政绩倒也还可圈可点,但宋仁宗赵祯显得非常平庸,既没有什么才华和谋略,也没有军功,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之所以那么高,其实主要是因为庙号里的那个“仁”字,也就是脾气好。
宋仁宗赵祯的脾气好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包拯担任监察御史,上朝时屡次犯颜直谏,甚至连唾沫星子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并没有怪罪,而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认真听取包拯的谏言。有一次,包拯想要拿掉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但张尧佐是赵祯宠妃的伯父,政绩上也没有大过错,赵祯只得把他降为节度使。可就是这样,包拯还不满意,他带着七名言官闯进朝堂跟赵祯理论,放到其他朝代擅闯朝堂可是杀头之罪,即便是在言论宽松的宋朝,也难逃贬官外放的命运,可赵祯不仅没有惩罚他们,还听从了包拯的意见,收回了对张尧佐的认命。
还有一件事,赵祯继位时年仅十三岁无法亲政,太后刘娥垂帘听政。当时有位叫程琳的臣子为了巴结刘太后,竟向她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她效仿唐朝武则天,废除少年天子,取而代之,刘太后认为这有负祖宗,严词拒绝了。赵祯亲政后,有人用这件事弹劾程琳,但赵祯却只是一笑了之,他认为程琳有才华,能做大事,不仅没有记恨程琳,反而连连提拔他,使程琳一路做到了三司使、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显赫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