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有三个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无一例外都是胜于火攻,不同的是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火都是直接烧的军队,火势一起便无力回天。而官渡之战袁军被烧的是粮草大营,袁军主力还在,要是此时袁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七十万大军也不会几天内就土崩瓦解。
东汉末年群群雄逐鹿,在混战之中,曹草和袁绍TUO颖而出成为了北方的两大霸主,两人都有谋取天下之心。官渡之战前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带甲百万上将千员,声势浩大。曹草则是占据了兖州、徐州、豫州还有司隶一部分地区,两人地盘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兵力上曹草远不如袁绍。
曹草三十万左右的兵力,而且曹草所处位置四面受敌,北面袁绍、西面马腾、东南孙策、西南刘备、刘表,在和袁绍交战的同时,曹草要分出一大部分兵力去镇守四方,这也就导致曹草面对袁绍的时候只有七万经兵迎战。
袁绍则不用考虑这点,袁绍北面是外族,当时的外族被各个诸侯拿捏的死死的,无论是公孙瓒还是马腾、袁绍,都是吊打外族的,所以只要派一良将,几万兵马驻守,外族是掀不起什么浪花的。剩余的兵力都可以抽出来对付曹草,所以说袁军能拿出七十万大军,当然这也是演义说法,真实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我们只说演义。
当时袁绍的大营在阳武,曹草的大营在官渡,袁军的粮草在乌巢,袁军北面是黄河,黄河对岸是延津。官渡在阳武的南面,乌巢在阳武的东北,延津在阳武的北面。官渡离阳武四十里左右,乌巢也离阳武四十里左右,延津离乌巢一百二十里左右,官渡离乌巢大概七十里左右。
袁绍谋士许攸叛变投降曹草后,曹草听从其建议夜袭乌巢,杀了守将淳于琼,点燃了乌巢粮草。袁军大营看到乌巢火起立马报告给了袁绍。也就是这个时候袁绍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去袭击曹草的大营被埋伏,然后没有粮草军心涣散七十万大军土崩瓦解。
如果这个时候袁绍下令全力救援乌巢,则此危机可以化解,还可以反败为胜。袁军大营到乌巢只有四十里。古代步兵的速度大概是一天行六十里到八十里。骑兵的速度大概就是一小时四十里,骑兵一个小时就能赶到,曹军不仅要焚烧粮草,还要杀光乌巢守军,这都需要时间。如果这时候袁绍可以派出三万骑兵驰援乌巢,粮草至少可以保全一半,要知道乌巢囤积了百万石粮草,汉朝一石大概是现在的一百斤左右,也就是说乌巢囤积了五万吨粮草,一个小时根本不可能烧干净。
再派两万骑兵去曹军的回城必经之路上劫击曹军,曹军不仅烧了乌巢粮草,还拿走了一些,因为曹军也缺粮。曹军押运着粮草回大营一定走的不快,派骑兵半路截击一定是来得及的。
除去各个战场镇守的兵马,袁军大营中起码还有四五十万大军,曹草如果这个时候去偷袭袁绍大营无异于是找死。本身袁军大营中是有三天的粮草的,乌巢的粮草只要保住三分之一就算是胜利。曹草的运粮队伍也必被袁军所截,这样直接就会反败为胜,曹军本来就缺粮,甚至可以说是要断粮了,只要把他们从乌巢拿走了粮草截击下来,三天之内不攻自破。
到那时袁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击许昌,曹草原带来的七万兵马在袁军的追击中必然伤亡惨重,步兵差不多都无法幸免,回到许昌后,曹草就得调动各处守军前来防守许昌。自此天下大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到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一超三强的形式。
下篇讲述一超三强都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