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调整,工作日时间,暂时无法发送文章,调整为发布学习笔记。(笔记内容来自:书籍、公众号、知乎、微博、付费社群,不代表个人观点)
1、习惯新攻击别人
为什么有的人出口就伤人?
其目的就是为了挑起冲突,只要对方回应了自己,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回应都达到了影响对方行为的目的。
习惯新攻击别人的人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即便是亲人之间也会言语刻薄,态度恶劣。
习惯新挑起冲突源于骨子里是对自己感到不满:
挫败感、无力感和无人在意、无人关注的压抑感,源源不断的形成内部冲突,如同高压锅在加热过程中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样。
要释放掉这种内在冲突源源不断地形成的积压,除了找到化解之法,就是将这种内耗转化为自己与外部环境的冲突。
2、学习欣赏别人
欣赏别人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要学习才能得到。
只有放下“我比你厉害,我比你强”这种幼稚的想法,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才有余力来看到对方的优点。
3、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父母爱的能力有限,或者难以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孩子就会主动承担责任与父母建立起关系,并把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暂时放在一边。
比如,经常被父母忽视或呵斥的孩子,会倾其所有讨父母的欢心,殷勤地去满足父母的愿望,以便让父母感到满意,或者至少不会受到惩罚。
为了更好地适应父母的要求,孩子会压抑自己与父母要求相悖的愿望和感受,变得乖巧听话。
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处理愤怒的请绪。
愤怒在生命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代表我们的底线和坚持。
孩子不懂得愤怒,就会容易在学校遭受霸凌。
所以,如果孩子的自我坚持总是崩溃在父母的权威之下,那么孩子慢慢就会认识到,比起坚持,抑制内心的愤怒更重要。
由此,孩子也就没有办法去学习如何处理这种请绪,也不会合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会形成这样的内心信念,例如“我不能反抗”,“我不可以生气”,“我必须自我适应”,以及“我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愿”,这样,父母就不会生气,父母就会爱我。
即使孩子成长到青春期、叛逆期,能够反抗一些压力以及父母的期望,但是他还是会被束缚在父母规定的条条框框内,而不会去反抗,去主张自己的想法。
——摘自《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