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松今年70多岁了,老两口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张文松也是一个苦命的人,32岁才娶上媳妇,原本可以回城的他,在农村待了大半辈子,要不是儿子有出息,在城里买了房子,现在张文松可能还和老伴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
张文松有兄弟姐妹四人,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张文松是家里最小的,可能是张文松命不好,高中毕业就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张文松也没有找到好工作,只要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选择到偏远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张文松擦队的地方是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个名叫刘家寨的村子,寨子非常大,分派到刘家寨擦队的知青有十五人,其中有五名是女知青,老乡住的都是茅草屋,日子过得并不富裕,大家勉强能够吃饱饭,因为连年的干旱,庄稼收成并不好。
知青和老乡一样也是住茅草屋,屋子很大,知青睡得是通铺,队长姚俊武是一个实在人,对知青也非常照顾,给知青单独弄了一间厨房,还安排专门的社员做饭,为了让知青住的舒服,姚俊杰还给知青搭了一间冲凉房,不过用水需要自己去河里挑,挑水的地方不算远,挑水的活都由男知青负责,大家轮流负责挑水。
知青刚来的时候,不太适应农村的生活,很多知青都拉肚子,搞得大家有气无力,队长见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就找来了队里的赤脚医生张文才给知青看病,张文才给知青开了几副止泻要,吃了之后,知青病请有了好转。
知青每天起早贪黑和老乡一起下地干活,一日三餐都有社员李小芳和母亲负责,李小芳家每天可以多拿十个工分,做饭的活一点也不轻松,虽然饭菜很简单,但是李小芳总是变着花样给大家改善伙食,知青每个月可以吃上一顿红烧肉,因为粮食紧缺,大家只能吃一些粗粮。
1972年,张文松在挑水的时候扭伤了脚,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李小芳每天负责照顾张文松,其他知青看到张文松一天不干活,还有人伺候,其他知青也是变着法的装病,队长姚俊杰看到知青一个个都在偷懒,非常生气,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以后谁偷懒就让他去挑大粪,这个方法很奏效,没有知青敢偷懒了。
张文松比李小芳大5岁,李小芳不爱说话,干活很卖力,平时知青都喜欢欺负李小芳,让她给他们洗衣服,李小芳也不拒绝,知青让洗她就洗,张文松有点看不惯,就替李小芳打抱不平,其他知青联合起来把张文松孤立了,大家都不愿意和张文松说话,李小芳对张文松心里多了几分好感。
1974年,队里有一个煤矿招工名额,大家都觉得煤矿太危险了,没有知青愿意去,张文松觉得这倒是一次机会,吃苦他不怕,而且煤矿还有工资拿,张文松一直想攒钱买一台收音机,后来张文松顺利拿到了这个名额,在小河沟煤矿当了一名矿工。
1976年,张文松在煤矿干了三年,回寨子里看望老乡,当时李小芳父亲患了重病住院了,老乡都在给李小芳家里捐钱,张文松直接把自己准备买收音机的钱全部给了李小芳,李小芳本想拒绝,但是父亲还在医院躺着,她只好接受了,想着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张文松。
1977年恢复了高考,张文松连着两年都没有考上,此时的张文松心里有点失落,好在有李小芳的鼓励和支持,打从张文松帮助李小芳家度过了难关,李小芳经常会来煤矿看望张文松,给他带一些吃得,张文松和李小芳的关系也比之前亲近了很多。
1982年,张文松辞去了煤矿的工作,回到了城里,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家里居然连他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虽然,擦队这些年,张文松很少回家,但是一直再给家里写信,可是家里来信中,并没有告诉他关于家里发生的事请。
张文松家里的房子原本就不大,大哥成家比较早,结婚后就搬了出去,为了让二哥能够早点结婚,张文松的父亲提前内退了,把工作机会让给了张文松的二哥,结婚后二嫂也没有工作,后来就接替了母亲的工作,父母只好在家里负责照顾孩子,姐姐结婚后,也和姐夫住在了家里,张文松之前居住的屋子,被二哥一家人占了。
张文松看到家里这个样子,他知道自己就不应该回来,他没有怪父母,他也没有抱怨哥哥和姐姐,原本打算留在城里的张文松,又回到了擦队的地方。
1983年,张文松和李小芳结了婚,婚后就一直留在了云南,直到2010年,张文松的儿子在北京买了房,张文松这才带着老伴李小芳回到了北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