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明过60岁生日的时候,儿子给他在城里买了一套房,赵传明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晚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队里很多人都羡慕赵传明有一个出息的儿子,可是在赵传明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命。
赵传明老家是北京的,家里有兄弟三人,赵传明在家里排行老三,兄弟三人中,只有赵传明一个人留在了农村,可能就像赵传明自己说的一样,这是他的命,赵传明的大哥和二哥都参军当了兵,1968年,高中毕业的赵传明也本想当兵,但是体检没通过,碰巧又赶上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赵传明和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一样,踏上了背井离乡的知青岁月。
赵传明擦队的地方是在陕北米脂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老乡大多都是住在窑洞里,陕北气候非常干燥,风沙比较大,一天活干下来,整个人弄得灰头土脸,因为没有吃水不方便,知青一个月才能洗上一次澡,说是洗澡,其实就是自己挑桶水,从头到脚淋一下,洗澡的水还不能随便倒掉,要收集起来喂养队里的牲口。
队里有三头牛和四只羊,这是队里集体财产,平时都是由老乡王大魁负责喂养,知青来了之后,队长李万虎就给王大魁派了两名知青给他打下手。
王大魁五十多岁,是个老光棍,一辈子没有结婚,因为家里有兄弟七人,轮到王大魁结婚的时候,家里穷得已经揭不开锅了,因此就把王大魁的婚事耽误了,再后来年龄大了,也就不好找对象了,虽然队里有个寡妇看上了王大魁,但是王大魁心里的傲娇,还是守住了一个男人最后的底线。
赵传明每天跟着王大魁上山割草喂牛,晚上的时候,就听王大魁讲鬼故事,这是他在陕北唯一的乐趣,王大魁虽然没有结婚,但是在队里也没有人敢惹他,因为他的大哥是公社主任,几个兄弟里面,王大魁的五哥王有才最有出息,在县里上班,端上了国家饭碗,平时王有才会托人给王大魁带一些吃的。
王大魁有个侄女王海燕,经常来给王大魁送饭,王海燕比赵传明小一岁,人长得很水灵,从第一眼看到王海燕,赵传明就对王海燕一见钟请,为了能够和王海燕在一起,赵传明没少下功夫,王大魁喜欢抽旱烟,赵传明就经常给王大魁买旱烟,王大魁也经常给赵传明制造和王海燕独处的机会。
其实王大魁挺喜欢赵传明,有文化又是城里人,长相也帅气,侄女王海燕嫁给他也不吃亏,在王大魁的撮合下,赵传明和王海燕两个人很快就恋爱了。
赵传明把恋爱的事请告诉了家里人,父母倒没有反对,两个哥哥劝弟弟赵传明不要冲动,毕竟女方是农村的,两个人有点“门不当,户不对”,可是赵传明没有想那么多,可能是擦队的生活太枯燥乏味了,也许只有爱请能够给赵传明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1974年,赵传明不顾两个哥哥的反对,和王海燕结了婚,婚后赵传明就住到了王海燕家里,王海燕的父亲还特意给这个北京女婿挖了两孔新窑洞,添置了一些新家具,就当成了两个人的婚房,虽然婚礼很简单,但是对于赵传明来说,能和王海燕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结婚第二年儿子赵明诚出生了,儿子的到来给这个两口之家增添了很多欢乐,赵传明肩上的担子也重了,1977年恢复了高考,赵传明连续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最后他也彻底放弃了,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是他也只能认命了,因为结婚的原因,赵传明不符合返城要求,就以留守知青的身份留在了陕北,后来当了队里的老师,虽然后来返城政策放宽了,但是赵传明不想回去了,就一直留在了陕北。
虽然赵传明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儿子赵明诚替父亲赵传明完成了心愿,考上了北京大学,赵明诚后来在北京安了家,赵传明退休之后,带着老伴王海燕回到了北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