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格林已经有了固定的咨询“伙伴”。她不愿意将咨询师称为“老师”或“心理医生”,在她看来,心理咨询也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过程,自己不能抱有“病耻感”,也不能有其他的负担。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和格林一样幸运。
“她一开口,我就不想说话。”小胡(化名)是一名媒体从业者,他曾在淘宝购买过一次心理咨询服务,不过还没等咨询时长结束,他就切断了对话。
“语音接通之后,她第一句话就是:你先说,你有什么问题?我的抵触请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之后就很难和她深入对话。我甚至还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心态太封闭了。”
比起Know Yourself、简单心理、壹心理等资深心理服务平台,淘宝上的心理咨询服务收费更低,低于100元/小时的产品不在少数。而这也意味着消费者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无效的心理咨询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一方面,时间已经花出去了,另一方面,请绪上的问题可能更严重。“这是一次后果未知且无法退换的消费。”小胡感慨道。
那次咨询服务结束后,小胡重新翻出咨询师的简历,这才发现对方资历尚浅。“打开软件,二级心理咨询师、CPS助理咨询师、ACI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叙事治疗师、督导师、请绪教练……各种称谓让人眼花缭乱,很难去判别、选择。”小胡坦言。
心理咨询“火热”的市场背后是“泥沙俱下”的现状。
记者采访了部分表示不会再复购咨询服务的消费者,他们表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咨询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不信任;二是对咨询服务的效果感到不满,认为没有达到舒缓、疗愈的目标。
网友“阿云”表示:“我感觉对方的知识结构还没我丰富。短短的一个小时,他一直在问题的外围打转,很难触及核心问题。因此不能对其产生信任感。”
事实上,与巨大的市场相比,国内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缺口很大,经历过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者更加有限。据估算,中国约有140万的心理咨询人才缺口,而目前,仅有3万—4万人从事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