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在白酒行业更是如此,当年的八大名酒,现在能稳坐一线白酒的已经不上五指之数,不少名酒更是名存实亡。
特别是下面三款名酒,当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广告都打到了央视,但是仅仅十几年过去,他们却都接连没落,但没落的原因不是酒质下降,也不是有“黑料”被曝出,而是败在了“奇奇怪怪”的内部经营商,甚至不少酒友提起这三款酒,都只感觉:“恨铁不生刚”、“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最没有远见的名酒”——西凤酒
可以说西凤酒在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名酒的支柱,当时聪明的陕西人使用豌豆、大麦这两种原料,制作清香型白酒的曲要,然后又用中高温,培育出浓香型白酒酿酒的曲要,把两种曲要结合,酿制出了特殊的“凤香型曲要”。
同时采用泥窖发酵,一年添加一次窖土,充分地控制住了酒体乙酸乙酯的含量,保持住了凤香型绵甜的口感。
西凤酒也不负众望,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全部收入囊中,甚至在北方市场,抢掉了不少“汾老大”的市场,一年的销售额达到十几亿。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西凤酒在自己最辉煌时候,为了再次突破销量大关,却开始“揠苗助长”,玩起了贴牌,不少小作坊争相购买贴牌权,确实让西凤酒销售额大涨,一举突破20亿,但是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大量小作坊的假酒,贴着“西凤”的名头售卖,让西凤酒的口碑一落千丈,甚至到现在依然是唯一没有上市的“四大名酒”,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病乱投医”——宝丰酒楼
最近十年,河南酒可以说是最憋屈的,明明拥有国内前三的白酒市场,但是在河南酒桌上你可以看看,几乎清一SE的外地酒,甚至不少酒友感慨,不是河南酒不好,而是一群不懂酒的人瞎指挥,把好酒做臭了!
特别是宝丰酒,70年代研究出了“低度清香”,直接打开了国内出口的大门,后来更是一举夺得中国名酒的头衔,销售额一年内涨了1亿,那个年代一斤猪肉才多少钱,这样的销售额,简直惊世骇俗,直接占了一个县财政收入的1/3,而且每年大量出口,成了当地一张名片。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为了振兴民族品牌,竟然把宝丰跟做碳酸饮料的健力宝合并,简直是“乱搞”,果然合并后怪象频出,甚至一向只做清香酒的宝丰,开始做起了浓香酒,不少就有甚至怀疑自己买到了“假宝丰”。
因此,好景不长,宝丰酒市场迅速萎靡,不少经销商更是直接被挖,后来慢慢也变得一蹶不振。
其实说起这两款,不少当地酒友都知道,酒质当时绝对没大问题,但是却因为“奇怪”的经营思路,把名气做坏了,因此这做白酒,还是要选对方向,做自己擅长的事请,要不然错误的经营思路,再好的品牌也经不住糟蹋。
近年来不少白酒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一款酒要想有大的发展,品质第一,其次就是经营的思路,像下面这款白酒就是这样,几十年前名气不大,但是却一直坚持做“平民好酒”的理念,后来迅速发展,成为了白酒界的一匹黑马,甚至这两年还多次被cctv频道报道。
风云酱父 封藏
这款酒取名“酱父”,是因为它是酱香之父李兴发一脉传承的酒厂,当年李兴发身为茅台厂的厂长,却对茅台酒酒质不稳定问题感到担忧,后来通过上万次的品鉴,发现了酱酒的三种典型体,一举提高了茅台酒的品质,被称为“酱香之父”。
这款酒就是他的儿子李长寿酿制,他自幼跟着李兴发学习酿酒,并且深得李兴发真传,以传统“12987”工艺为基础,加上贵州的优质小红高粱,在搭配父亲留下的老窖池,让粮食得到充分的发酵,每一批基酒,更是经过6年窖藏。
出酒前,还加入了李兴发留下的12年老酒勾调,让酒体更加老熟。
一入口,就有一股浓郁的酱香味,而且酒体中加入了高比例老酒,中段那股窖香味夹杂着花果香,让人忍不住下咽,入喉干净利落,不刺机,不辣喉,简直完美还原了上世纪经典的茅酒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