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步法与身法,关系密切。灵活步法的关键,在于脊椎旋拧,带动身法,进而带动步法,就是以身带步;反之,以步带身进行运动,则步法身法皆迟滞不灵。
从两腿驮着脊椎跑,到脊椎悬着两腿跑
练拳的初始阶段,通常是两腿驮着上身躯干部分运动,所以腿部压力大;之后,随着功夫的提升,身法好了,脊椎控制身体能力增强,脊椎引领着两腿运动,脊椎的旋转带动周身,两腿的压力随之减小,仿佛蛇头带动身体和尾巴窜行、飞动。
武术运动中,脊椎与四肢之间存在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如果发力路线是:力发于脚,通过腿、腰、背,达于手臂,那么,脊椎仿佛是被动的。如果是力发于脊椎,传达于手脚,则是脊椎主动运动。孙式太极拳讲究“进步必跟,退步必撤”,如何做到这一点?很多人只从腿脚上着眼,下腿脚功夫,这就陷入了误区。步子进退要想灵便,需要从脊椎的运动着眼。脊椎旋拧,带动身法,进而带动步法,这是关键。
请思考蛇的运动,蛇的运动特点鲜明,蛇没有腿,头领着脊椎,在沙漠中穿行,在草地上飞行。切记,对于高手而言,是脊椎悬着两腿运动,而不是两腿托着脊椎运动。如此才能有凌空衣飞、脚不沾地、踏雪无痕的境界。
如果是脊椎主动,带动脚步,则身到步到,步到力到,身、步、力三者自然匹配,一气呵成。相反,如果是脚步主动,脊椎被动,则步行缓慢,拖泥带水,步子到了,身和力未必到,脚下发虚,步、身、力之间存在间隙,容易被人所乘。
形意拳中的“槐虫步”
形意拳中的“槐虫步”,步法要领是“以脊领身,以身抽肋,以肋提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所以,练拳不可一味地强调下盘,强调腿部力量,而应当更加注重脊椎、躯干部分的灵活运动。所谓胸腰折叠,也是以脊椎运动为主。
拳谚讲“一身备五弓”,所谓五弓即五张弓,脊椎是一张弓,两臂、两腿分别是两张弓。与腿和臂相比,脊椎这张大弓更加重要,脊椎的能力相当于今天常讲的“总部能力”。用总部带动分支机构,有利于提高协调新和效率。无论是听劲儿、拿控、击打,总是要在对方的脊椎上下功夫。
从费鞋到省钱
初练拳时,身法不活,腿部吃力,步法滞拙,拖泥带水,表现为脚重,鞋子磨损很快,很费鞋,而且容易脏。随着功夫提升,身体躯干和脊椎控力的能力大幅提高,身法灵活了,脚下开始变轻,就不再费鞋了,而且鞋子很干净。
原来练功很勤奋,可能一两个月穿坏一双鞋,现在,同样的练功量,一年不用换一双鞋。所谓踏雪无痕,说的就是下脚轻灵,步法灵活,无拖泥带水之弊。认真观察的话,我们能够从一个人鞋底磨损请况看出他重心位置,存在的问题,步法的灵活程度,看出他功夫的高低。
刀到省刀
《庖丁解牛》中有费刀和省刀的境界,原理与此相同。庖丁说,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主要用法是割,割筋肉,刀的磨损是因“割”而造成的;技术普通的厨师每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的用法主要是砍,是砍骨头把刀砍坏了。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什么原因呢?因为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擦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所以,十九年了,仍然无需磨刀,无需换刀,刀刃锋利如新。[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从费鞋到省鞋,从费刀到省刀,表现出功夫的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