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国的一则航天新闻引起了全球关注。当日14时01分,在西昌卫星发色中心,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成功发色升空。之所以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一次圆满成功的航天任务,更是因为这批卫星与银河航天首发星组成了中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证明了在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浪潮中,中国没有缺席。仰望星空,我们有了自己的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
最新进展是,目前,银河航天6颗批产宽带通信卫星在轨运行顺利,12副Q/V天线,均成功解锁并展开到位,并且实现我国首例V频段低轨卫星测控。可以说,中国首次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是靠谱的,验证了中国已经具备建设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所必需的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能力。
在不到11个月的时间里,银河航天完成了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全部设计、总装、测试、试验和出厂。值得一提的是,用于6颗卫星整星组装集成测试(AIT)的时间仅为75天左右,相比传统模式已大幅下降,实现了卫星从“单星研制模式”向“批产模式”的跃升。
从全球范围来看,卫星批产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因为它能使卫星研制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是构建大规模星座的必要条件。当前,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公司正在加速构建卫星批产能力,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在该领域亟需提升水平。
卫星批产将对中国卫星产业链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02批批产卫星的研制过程中,银河航天自研产品涉及约4000种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其中关键器件、核心部件实现了100%国产。
此外,银河航天通过通信载荷、卫星平台及其核心单机的自主研发,构建基于民用工业体系的商业化供应链,构建卫星生产线和经益生产管控系统,创新探索“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铁三角模式,提供了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的重要实践。
不得不提的是,在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正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的创新共同体,围绕卫星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同频共振。
当前,曾经封闭的航天产业正在不断开放,一个“All in 航天”的时代正在到来。因此,中国首次实现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批产注定不是终点,而只会是一个新起点。
本文来源自 2022年3月2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6期
本文作者系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