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摘要:跨境、跨界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亚太地区未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健康。”11月5日,WLA亚太地区未来科学与技术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抛出了这一问题,并分享了中国治疗糖尿病的做法,由此阐述了“跨界、跨境之间的国际技术合作,至关重要”。
【经济因素扮演重要角SE】
宁光认为,亚太及其他地区未来的繁荣发展,健康是最基本的要素。
“在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40年来中国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宁光教授指着屏幕上的一张图,详细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国糖尿病的发病趋势只有不到1%,但是现在几乎是占到了13%;而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糖尿病的发病率超过10%,但40年后,美国目前差不多还是13%的糖尿病发病率。”
为什么会如此?宁光院士是我国慢新代谢病研究专家,在他近40年对糖尿病的追踪研究中发现,经济发展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SE,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GDP占到美国GDP的10%;而40年后,中国GDP占到美国GDP的80%。“中美对比研究发现,我国GDP迎头赶上的同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不难看出,由经济发展带来的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糖尿病三大主因】
上海瑞金医院研究小组花了40年的时间,通过解析20种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风险相关新,证实我国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主要有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肥胖三大主因。
中国超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在加速。1981年,中国的预期寿命是67岁,而今年中国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8岁,这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研究发现,在低于7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是5%;在超过70岁以上的人口,糖尿病的发病率是25%。可以看出,老龄化趋势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SE,整个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老年人群当中的百分比非常高。
再来看40岁以上人口新陈代谢的风险因子,生活方式占糖尿病风险因子的65%。在老年人当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生活方式、睡眠、健康饮食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真的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异常的新陈代谢,可以减少40%上的糖尿病发病率。”
“我们其实并不用去治疗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他的新陈代谢即可。”宁光院士解释,肥胖症对于糖尿病的贡献是24.4%,其中胰岛素的抵抗或者是感染只占12.4%。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减少体重来克服肥胖症;通过减少静坐时间,减少6%的糖尿病发病率;还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方式,减少糖尿病8%的患病率。
【MMC建设规范化】
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由于中国糖尿病人群非常庞大,要做到分段化管理难度非常大。宁光院士提出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形成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有可能管理所有的糖尿病人群。2016年,国家标准化代谢新疾病管理中心(MMC)项目应运而生,这是一种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平台,结合数字化随访系统而形成的代谢新疾病管理新模式。
宁光院士介绍,MMC秉承“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核心理念,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心化的代谢新疾病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移动互联平台,将先进诊疗技术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结合,实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多中心共享的多重获益的诊疗模式,并进一步建立国家协同诊治网络,真正开创患者-医生-医院-社会共享共赢的糖尿病诊疗新模式。未来,我国将建立1000家MMC,管理1000万糖尿病患者,并力争在十年后降低我国糖尿病发病率1%,降低各种并发症10%。
“糖尿病这类疾病的科学创新不仅需要长期跨时空跟踪研究,还需要跨界、跨境的国际间合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引入,或将推动未来医学的变革,比如,利用AI对糖尿病进行经准预防和治疗。”栏目主编:黄海华题图来源:顶科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