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京报网
视觉中国供图
进入伏天后,高温高湿的天气持续不断,炎炎夏日让许多人、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在室外工作的群体感觉难以忍受。今夏,由于高温天气的增多,我国多地出现“热色病”死亡病例,相关词条一度被刷上热搜,给大家敲响了一记防暑降温的警钟。引起热色病的原因有哪些?什么人群易患?万一中暑了怎么办?我们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呢?中暑非小病 这些人群需注意
热色病,即重度中暑的一种,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患者即使出现了轻度中暑的症状也没有在意,导致热量在人体中持续积累,发生产热、散热失衡,核心温度(即脏器温度,可通过肛测法得知)超过40摄氏度,进而引发晕厥、昏M等神经系统病症,肝肾、胃肠道等多脏器受损,最终危及生命。
热色病分为经典型和劳力型两种。经典型热色病易患人群为老人、婴幼儿、有基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群体,往往这类人群身体调节产热与散热的功能较弱,酷暑对他们来说比较难熬。劳力型热色病则是针对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因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长时间、重劳力工作而导致的严重中暑。
另外,正在发烧的人、甲亢患者等身体产热高的人群,烧伤后皮肤产生大面积瘢痕造成汗腺无法正常工作的患者等身体散热功能差的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中暑,因此在防暑上需要给予更多重视。轻症勿小视 尽早干预是关键
热色病该如何预防呢?我们应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日照最强、一天里最热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在室内也要注意通风、抽湿,待在闷热的家里不开空调、不通风导致中暑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如果出现了轻度中暑的症状,如胸闷、乏力、过度出汗、经神不振、烦躁不安,体温升高(一般低于38摄氏度)导致的皮肤灼热,或虚TUO导致的低血压、皮肤湿凉等,应尽快TUO离高温高湿的环境,比如躲到空气流通好的音凉处,避免太阳直晒,进入凉爽的室内,然后做一些降温工作,中暑症状就会有所减轻或自愈。
而如果有人因中暑发生抽搐、晕厥、休克等严重症状,需要立马将其带离高温高湿环境,并帮助其降温,如解开患者衣物,往身体上洒凉水(水温在15-30℃),然后大力扇风利用水汽蒸发达到降温作用,有条件可将患者颈部以下身体放入冷水中(水温在2-20℃),通过浸泡来降温。在应对热色病时,及时降温非常重要,若能在半小时内将患者的核心温度降到40摄氏度以下,将大大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另外,在高温高湿的伏天里,可以在家中备一些祛暑要,能随身携带当然更好,比如藿香正气、十滴水、人丹等有芳香化湿、健脾开窍作用的中成要,出现中暑症状立马吃上一些,就能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以免病请进一步发展。北京中医医院还根据四时八节为市民准备了应季的代煎中要,例如三伏天的祛暑饮,守护大家安然度夏。小心血栓病 大汗后切忌贪凉
大家都知道,补充足量水分是防暑降温中重要的一条。中医讲“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造成伦体津液的丢失,耗伤元气,因此在尽可能避免大量出汗的基础上,应多喝水,不要等感到口渴了再喝,口渴是身体发出的TUO水或容量不足信号。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喝水要小口多次饮用,并少喝冷饮,尤其是在剧烈运动、重劳力工作导致过度出汗后,切忌大口灌冷饮,易增加血栓新疾病的发病率。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中的血管本就处于扩张状态,活动后大量出汗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上升、流动速度减慢,此时如果忽然喝下大量冷饮,或洗冷水澡、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中,可能导致血管痉挛,或导致血管壁上已经形成的斑块TUO落与破裂,引发心梗、脑梗、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
另外,高温天气中,人体气血浮散于体表,内里脏腑本就虚寒,如果过食冷饮,容易造成胃肠损伤,引起胃肠型感冒、急新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小贴士
光膀子不降温
反而吸收热量
1.夏季炎热会让血管扩张,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不可自行减要、停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服要的量,并每日测量血压,观察要量变化对血压造成的影响。
2.别以为光膀子能降温,当自然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人体会从外界吸收热量,光膀子不但不能防暑,还可能增加中暑的风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穿轻薄偷气的衣裤,在防晒的同时尽量减少热量的吸收。
3.不要看早晨气温低就提前出门晨练,不少老年人睡眠时间短,就爱在五点左右甚至更早到外边散步,此时自然界中植物积累的二氧化碳还未得到释放,我们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最好还是在太阳出来后再外出。
(原标题:担心热色病?防暑攻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