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王燕 陈岩明
7月15日中午,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急救创伤中心接诊了一位“热色病”患者。
他是半小时前被人发现倒在路边、意识不清的,路人报警后由120送入院,入院时体温高达42℃,已处于大便失禁、休克状态。
经急诊抢救后,患者体温下降至39.4℃,在呼吸机支持下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这已经是当天医院救治的第3例“热色病”患者了,前两例患者已转入病房救治,目前请况稳定。
热色病≠中暑
医院急救创伤中心副主任徐华告诉记者,热色病不等于中暑,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可分为劳力型热色病和经典型热色病。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达到70%-80%。
哪些人群容易出现热色病?
劳力型热色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消防员、建筑工人等。所以要尽量减少在太阳底下暴晒,尤其要避开中午12点到14点时间段,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盐水最佳)补充体液。
经典型热色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新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者,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虽然他们可能“足不出户”但长期身处闷热、不通风环境中,也会“闷”出热色病。
徐华说,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不适,应警惕“中暑”,要立刻寻找音凉处休息,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神志障碍,高热不退、面SE潮红或苍白、休克、抽搐等请况,应警惕“热色病”的发生,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20的同时让病人TUO离高温环境,迅速进行物理降温,如用冷水喷洒皮肤,持续扇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