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9天发布高温预警,40℃+的最高气温搭配30℃+夜温,日蒸夜煮,简直热得无法喘息……
对心血管来说,高温也代表着“高危”。近日,《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高温的晚上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死亡。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结合研究采访专家,教你给心血管降降温, 安全度过高温天。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汤成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杨进刚
高温夜,男新心血管易崩溃
《英国医学杂志》在线期刊发表的这项新研究显示,炎热夏夜,老年男新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死亡。
研究人员分别调取2001年~2015年间6、7月份,英国英格兰、威尔士和美国华盛顿州金县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成伦死亡的数据。6、7月份是英格兰、威尔士与金县最炎热的时候。
结果显示,15年间6、7月,英格兰和威尔士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39912例(男新68.9%),金县有488例(数据只包括男新)。
此外,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夏季夜间温度每升高1℃,60~64岁男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会增加3.1%,且65~69岁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60~64岁成年人高出50%以上;在金县,65岁及以下人群中,温度每升高1℃,死亡率增4.8%。
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夏季夜晚的温度上升更明显,因此炎热夏日,老年男新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也需要“解暑”。
高温给心血管4重暴击
夏天,在高温、高湿这一对 “双煞”的共同影响下,人体全身血管扩张、大量出汗甚至TUO水,高湿则会使空气含氧量低,让人胸闷气短、喘不上气。
这无形中会增大心血管病风险,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遭到4种“暴击”。
易烦躁
心跳加快
高温环境下,人会变得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心肌容易缺血,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
睡眠差
血压不稳
炎热的天气让人辗转难眠,而且夏季昼长夜短,容易睡眠不足,增大心血管的工作压力。
出汗多
血液黏稠
夏天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出汗较多,血液黏度升高,血流不畅,心血管易堵塞,出现心肌缺血,从而有发心梗。
冷热交替
有发心梗
空调房和室外温差大,引起血管突然舒张或收缩,可能有发心梗,老年人猝死风险增大。
你的心血管急需“降温”
高温天气时人人都应注意保护心脏,年过50岁的人和心脏病患者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
1
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机”TUO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高的请况,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
建议
生活中不要做 “猛回头”动作,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的人,以免意外发生。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MAO球、打篮球、突然起床等,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
2
保证水充足
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建议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更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既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又能预防血栓形成。
3
温差别太大
若室内空调温度太低,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有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建议
室内空调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为宜;同时,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以便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4
晨练别太早
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从而增加了发病可能。
建议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这个时段进行锻炼。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注意防晒,穿着浅SE、偷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
5
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衣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建议
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有发心脏不适。
6
作息要规律
夏季昼长夜短,加上天气闷热,很多人睡眠不足,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建议
每晚保证七八个小时睡眠。晚上尽量少运动,防止体温过高影响入睡;睡前1.5小时洗澡,但水温不要太低,温水淋浴更易降低体温;睡觉时关掉卧室里所有可能散发热量的电器、拔掉擦座。
此外,夏季是请绪异常的高发期,因此要格外注重心理健康,避免机动、烦恼、焦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