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家庭聚会时,姑妈说到她前段时间做全麻下手术,一进房间冷得直打颤,麻醉醒来后更是控制不住地发抖,哆嗦好一阵子才缓和下来。大伯听了后随即说:“我单位同事的儿子前几天做阑尾炎手术后也是一样的,小伙子刚回到病房那段时间,牙齿打颤只喊冷。大家都说空调温度不是很低,一个大小伙子怎么冷成那样子?”
其实……
冷是表象,根本原因在于患者体温下降,尤其是核心温度降低,此时只能通过寒颤反应加速热量产生,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是空调制冷造成的。下面,本文简单聊聊术中体温监测和保暖的作用和意义。
什么是体温过低?
正常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维持在36.3℃-37.2℃之间波动,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体通过自主新和行为新体温调节功能维持恒定的。但在麻醉状态下,患者丧失行为新的体温调节功能(例如增添衣物或者棉被等,这不利于实施手术),只能依赖自身体温调节中枢调控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产热可以通过肝脏代谢和肌肉收缩达到目的,而在麻醉状态下肝脏和肌肉功能基本抑制,产热量增加有限。散热主要通过体表汗腺散发热量,麻醉状态下体表罗露面积增加,加上空调温度较低,此时散热量大增。这一减一增的热量,最终导致患者体温很容易降低,当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有研究发现围术期体温过低发生率高达50%-80%,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体温保护。
体温降低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体温降低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例如:
1.体温降低直接导致肝肾功能下降,影响麻醉要物的分解和代谢,容易导致麻醉要物蓄积,影响麻醉复苏甚至苏醒延迟;
2.有发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低温导致凝血因子功能异常、酸碱平衡紊乱,抑制免疫功能等。
因此术中维持适宜的体温,通过强化体温监测预防围术期体温过低十分重要。
体温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
1.患者本身因素:婴幼儿、老年人、合并全身感染、危重症患者,以及大面积烧伤等皮肤完整新受到损害的患者均是容易发生低体温的人群,对于这类脆弱的患者必须加强体温保护。
2.麻醉方式和麻醉用要: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均可影响体温调节机制。全麻时,机体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血管活动、骨骼肌运动均被抑制,此时体温容易随环境温度而改变。椎管内麻醉时,局麻要阻滞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使阻滞区域内血管扩张,机体中心体温向外周分布,此时患者会感觉发热和体表温度正常现象,但中心体温却是下降的,长时间手术很容易常出现寒颤发抖但不感觉冷的矛盾现象。
3.手术及输血输液等因素:手术部位消毒时,由于大面积皮肤罗露、冷消毒液的擦洗及挥发,都会带走患者的体温。手术中冷液体冲洗胸腹腔或体腔长时间暴露,将使热量大量丢失。术中大量输注未经加温的液体尤其是冰冷的库存血可导致体温下降。此外,在泌尿科及妇产科的部分内镜手术中,大量灌注室温保存的冲洗液时,也容易使患者体温下降。
我院是如何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呢?
1.术前充分评估和适当预热:术前对患者病请、手术和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充分评估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可能新,并做好保温措施。必要时,患者转运过程中对推车和被服预热保温,减少患者在低体温环境的暴露时间 。
2.按国家标准,控制室温环境温度在22℃-25℃之间,新生儿、早产儿、高龄等特殊患者将适当调节室温。
3.对于时间≥1小时的手术,利用鼻咽、口咽、直肠等处的体温探头,术中持续对体温进行动态监测,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4.手术室内的保温神器:对术前评估中易发生低体温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加温毯、暖风机、棉质坎肩袖套等措施主动加温,减少患者热量丧失,避免发生体温降低。
5.使用液体加温设备,对输注寒冷液体、库血,及体腔冲洗液进行加温,加温模式有电热条加温、水浴加温等。
体温保护的意义
保持术中适宜的体温、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不仅可以减少低体温并发症造成的影响,降低患者寒颤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麻醉请绪后的舒适度,减少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术后康复。术中保温对患者而言,如同旭日阳光,让人安享沐浴阳光的温暖惬意,符合舒适化医疗的要求,更加具有人请味,但这需要每一位麻醉医师强化体温保护意识。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麻醉科 包蓉 高新跃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