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溪县完成《本草纲目》
经过对以上史料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本草纲目》一书是李氏祖孙三代共同著述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
初本由李时珍主笔撰写、辑注,长子李建中对附图编辑、次子李建元(上卷,四子李建木下卷)绘图、孙子李树宗(上卷,李树声下卷)校对,上表成书时间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
其次,李建中在蓬溪任知县10年,参与了《本草纲目》的编辑工作,对《本草纲目》的诞生贡献颇大,不可或缺。
李时珍自1552年开始撰写,到1582年前后受敕封,历时30年左右,方有王世贞《本草纲目·序》“岁历三十稔”之说。此后10多年,再经3次修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本草纲目》南京胡成龙金陵本问世。
根据各种志史书籍对李建中的记载,李建中为官清廉,不会因《本草纲目》一书故意为自己添名增利,而是实实在在做了该书附图的编辑工作。因此,《本草纲目》附图二卷中才写有“阶文林郎蓬溪知县男李建中辑”。
第三,李建中参加编辑《本草纲目》,只能在蓬溪县进行。
《本草纲目》编辑成书后,李时珍被朝廷以长子李建中任蓬溪知县之名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名衔,且此名衔应在1578年-1582年之间。
1575年-1585年,李建中在蓬溪知县任职,不可能经常请长假回到湖北蕲春老家为《本草纲目》做整理编辑这种工程量十分浩大的事请,也不可能让李建元把整套书稿拿到蓬溪来让他对照编辑。
最大的可能是,李时珍和李建元等在李建中任官职后,从河南光县到了四川蓬溪,父子徒弟几人一直待在一起,潜心整理书稿。李建中、李建元等在李时珍的指导下,将《本草纲目》编辑成册。
直到1577年书稿基本成型后,李时珍才回到蕲春老家,才有闲请逸致为老友吴明卿写诗。李建中于1578年或其后几年,上报朝廷为父李时珍请封。1582年前后,李时珍获封。
又根据通行的1606年官刻江西本所记《本草纲目》附图上卷题衔与“制锦堂本”相同,下卷题衔则改为“李建中、李建木校正”而非“李建中辑”,因此,李建中至少编辑定稿了《本草纲目》附图二卷中的上卷,此乃不刊之论。
综上所述,《本草纲目》一书应是由李时珍及其长子李建中、次子李建元、孙子李树宗等共同编纂绘图整理完成的,蓬溪县应为《本草纲目》的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