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显示,房颤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其风险和患病率也随着年龄而不断增长。
“临床上,房颤按时间分类为阵发新、持续新和永久新房颤。无论是哪种请况,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诊。”孔敏坚提醒,尤其阵发新房颤,被称为“隐形杀手”。由于持续时间不长(小于7天),自行终止后没有引起人的重视而漏诊,若不及时治疗,长时间持续存在,容易引发持续新房颤。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电子手表、血压仪、指脉氧等来测量心跳频率。如果没有这些设备,也可以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分钟计时——按压脉搏测波动次数,再按压心脏位置测心跳次数,粗略估算脉搏和心跳的频率是否一致。(心率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
“发动机”会老会坏,“开”心并不可怕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也会老、会坏,因此需要我们在日常做好保养,出现问题要及时维修。
孔敏坚建议,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心态,戒烟限酒,清淡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定期体检。
“‘发动机’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维修,这是很正常的事请,患者和家属不要一听到心脏手术就心生恐惧。”他指出,心脏外科手术虽然难度高,但随着技术、设备、耗材尤其是体外循环在心脏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今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99%的手术病人都可以安全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腔镜的普及,不用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或通过胸部小切口进行的微创心脏手术越来越多,可以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临床中,已有30-40%的心脏病患者被惠及。
孔敏坚强调,所谓“病在浅中医”,心脏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不要等健康出现了大问题再去处理,这样可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