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全面推进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建设
济南起步区:农业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申红 胡沥中 刘飞跃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近日,在济南起步区北部,一场大规模的春灌行动正徐徐展开。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内,春灌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开展。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如何打造而成?起步区如何创建北部绿SE发展基地、释放农业产业新动能?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推进
2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起步区太平街道付家村附近。在济太路北侧、牧马河以东,成片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记者注意到,与平常所见麦地不同的是,这一大片地里并没有小的田间生产路。这是由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后,土地不再需要每家每户分割种植。
据了解,这片规模化经营的田地便是起步区积极打造的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该示范区规划范围北至太平街道边界,南至济太路,西至牧马河,东至庙新路,主要涉及哈叭沟、付家、东坡、西坡、秦二等村庄。
记者从园区运营单位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示范区完成土地流转8000余亩,预计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示范区的建设不仅打破了土地之间的分界线,而且便于进行统一经营和管理。这一点率先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示范区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道路、水利、桥梁、生态防护、电力、智慧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园区道路已完成混凝土铺设。
此外,园区还将建设农业检测防控服务中心和农作物烘干设备及农机仓库,选址位于秦二村内。目前农业检测防控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地基施工,预计今年5月底完成建设。
节水节肥节要有了新设备
在园区西南部靠近牧马河处,记者见到了正在安装中的地埋式喷灌设备。数十米长的黑SE管线被埋在距地面半米多深的位置,而后通过一根根埋在土里的垂直短管把水送出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