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雨水节气刚过,草木萌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鲁图村,连片种植的数百亩豌豆进入采收尾声,农户们忙着采摘,来不及闲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这些年,鲁图村盘活土地资源,化零为整,小田变大田,建高标准农田,挖掘村民增收潜力,助推乡村振兴,形成远近闻名的“鲁图模式”。
“鲁图模式”优势何在?耕种方便、机械化程度高、减工降本……村党总支书记王学春扳着指头数。效果如何?“去年人均纯收入14000多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000多元。你说效果如何?”他用略带傲娇的语气反问。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从这一点讲,“鲁图模式”行得通。
一村民正在采摘豌豆。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补丁田”变“一片田”
鲁图村在西邑乡西南部,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6分多,要养活3300多人,难!
更难的是,土地零散,“补丁田”多,机械化跟不上,机耕路不通,产业难发展,不少村民外出务工,留下的村民日子原地踏步。TUO贫攻坚期间,全村贫困户达171户736人。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2019年,王学春到乡里开会时听到政府准备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找地方试点。
啥是高标准农田?他侧面打听到,大致意思是把土地归拢,方便机械化草作,实现农业增效。“这不正是村里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吗!”王学春心动了。更重要的是,有了项目就有了资金,村里的机耕路、沟渠就有钱建了。
他先小范围开了党总支会议,大伙一致同意把项目“争”下来。接着开户长会,绝大多数村民同意。个别不同意的村民,王学春和其他村干部分头做工作,困难很快攻坚。
接着,村里把想法整理成书面资料报到乡里。2020年底,一番焦急等待后,当地政府同意在鲁图村搞试点。王学春机动,“村里发展有希望了!”
接着是归拢土地,由村委会出面,统一进行土地流转。当地政府同时修机耕路、修沟渠。很快,1000多亩的“补丁田”变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
打开阀门,水汩汩喷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高标准农田优势满满
土地归拢后,赶上烤烟栽种季。高标准农田优势何在,检验的时刻来了。
说流转。村委会把土地流转给想连片种烟的农户,每亩租金750元。50元作为土地流转协调经费,当做村集体资金外,其余700元交给流转者。“以前土地零散,一亩地只能租200块左右,就这还很难租出去。土地归拢了,机械化能草作,租金也高了。”一村民说。
说耕种。以前零散种植,机耕路不通,深耕、起垄、打塘,样样离不开人,费时费力。土地归拢后,都是连片种植,大型机械开到地里,打要用无人机,灌溉也方便,省时省力。
说减工降本。以前是“补丁田”,从这片地到另一片地得走好远,现在“不挪窝”,就把活干了。王学春说,整个种烟周期,每亩地起码节省两个工。再加上大型机械、无人机飞防,每亩地节省七八百块开支。
说务工。以前零散种植,需要的务工人数少,土地归拢后,都是连片种植,需要的务工人数多,村里的闲置劳动力被利用起来,大伙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出租土地、在村务工“双收益”。
“说了这么多,高标准农田的优势还不明显吗?”王学春略带傲娇的语气又来了。
还要补链条、树品牌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水是重要一环。
去年,保山市烟草部门配套建设“管池+闸阀井+水肥一体化”设施,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过去浇水,全家人出动,每人一只桶、一个瓢。现在好了,只需一个人,扳动闸阀井开关,庄稼就能‘吃饱喝足’。”王学春说。
截至目前,村里新建管网工程2件、水池6个、闸阀井38个,滴灌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1650亩。通过项目实施,每亩可减少浇水施肥用工4个,用水量实现1亩变3亩,一次投入用两季。
土地归拢了,机械化跟上了,水也方便了,村里聚焦多元产业,种豌豆、羊肚菌,发展高原特SE农业,推动村民持续增收。
小春季,村民杨宏伟流转土地,连片种了10多亩豌豆,目前卖了3万多块钱。预计到结束,能有5万多元收入。加上去年种植的40多亩烤烟,小春和大春两季,收入接近30万。杨宏伟“口袋”越来越鼓,都是“小田变大田”的结果。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王学春明白,乡村要振兴,除了种植端提升,还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补链条、树品牌。“村里打算建农贸市场、冷库,做优做强现有产业,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末了,他提出下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