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医保个人账户在政策定位、权属关系、资金绩效等方面的弊端屡被提及。
于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筹谋。只是,这一涉及到3.5亿人、1.1万亿元的改革,注定不易。
突破
个人账户来源始末
我国有关医保个人账户的介绍,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的深圳。时任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医疗生育保险处处长沈华亮在《敢闯敢试——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一书中回忆,1990 年的《深圳市医疗保险试行方案(讨论稿)》提出,「按职工工资总额8%缴纳医疗保险费,其中4%存入职工个人医疗账户,另4%建立医疗共济基金。」
这是「全国首次提出个人医疗账户的概念」,沈华亮在书中回忆。
其后,我国在1994年「两江」试点的基础上,陆续启动「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并于1998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下称《决定》),形成制度沉淀。
统账结合,即「统筹基金管住院、个人账户管门诊」,由此个人账户弥补了原公费、劳保医疗体制下门诊医疗保障的空白。
《决定》颁布前,我国职工医保以工费、劳保医疗为主。这一模式的弊端是导致医疗需求骤升、医疗费用过度膨胀,且因为与企业效益挂钩,使得效益不佳的企业难以维系职工医疗费用。
当时的窘境曾被媒体于1999年报道过:北京市总工会对2家国有企业调查后发现职工手中该报未报的医要费已超过50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人竟高达7万元。有关人士认为,拖欠职工医要费已经与下岗一起成为企业面临的大难题。
据悉,医疗保险引入个账的国家很少,在社会保险领域仅有我国和新加坡,在商业医保领域主要为美国和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