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刘晓荣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2月13日一早,刘建红又来到地头,小心翻开土,找到一颗“冬眠”地下的谷种细瞧,嘴角泛出笑意。
刘建红是屯留区岗上村冬播谷子千亩示范区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去年12月,该基地首次采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谷子冬B播技术,完成千亩谷子的播种,清明节后将陆续出苗。这些谷子生长期9个月,比春播谷子提前40天左右上市,产品品质优、价格高。这也是刘建红格外上心的缘由。
“冬播谷子是一种新的旱作种植模式,打破以往谷子在晚春播种的传统,一般在立冬后土壤封冻前播种。播种时铺上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有效锁住土壤水分,做到秋雨春用、春雨全用,缓解春季土地干旱、种子无法发芽的问题。同时,冬播谷子经历了三九严寒、早春霜冻和夏季高温,具有墩苗期长、穗分化时间长的发育优势,成熟后营养物质丰富。”屯留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丽解释。
长期以来,屯留区谷子播种总是遭遇“十年九旱”,春季种谷,往往因旱请影响收成。随着我市探索的冬播旱作谷子技术取得突破新进展,该区积极跟进、大胆尝试,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示范主体,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提供技术指导,在岗上村实施冬播谷子千亩示范区种植基地项目,开展试验示范推广谷子冬播种植,探路有机旱作农业升级。
岗上村冬播谷子千亩示范区种植基地由屯留源达农资有限公司和联友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刘建红说:“冬播谷子技术已经成熟,农技人员从整地、选种、播种方式、地膜覆盖、冬季早春管护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农民进行了多次培训,全程跟踪服务,相信一定能取得试验成功。”
岗上村耕地处于采煤沉陷区,前些年土地贫瘠、灌溉不便。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与治理后,村里拥有了连片平坦的耕地,土地肥力恢复。冬播谷子千亩示范区种植基地不仅是农业新技术的“试水”,也能帮助该村村民增收致富,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每亩每年8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后续除草、打要等田间管理工作还可带动百余人务工增收。
“屯留是传统农业大区,通过发展辣椒产业,建设千座设施农业大棚,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炜说,“我们在基地试验了3个谷子品种,如果试验成功,将向农民以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范围推广,打造‘屯留小米’品牌,有力带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