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老孙家的地里格外热闹。
增肥力——乡镇指导秸秆还田,配合使用政府分发的生物菌肥,将半年腐烂期缩减为一个月,土壤肥力大大增加。
深翻土——明集镇统一组织农机,对农田土地深翻深松25厘米。“别小瞧这个,可以把杂草种子、黏附在草叶子上的害虫卵等翻到地底下,让它们自然腐烂,消灭70%以上杂草和害虫。”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洪虎介绍。
减化肥——老孙家的地用上了牛羊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使用三到五成。
老孙家的请况在邹平不是个案。赵洪虎递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凑近一看,邹平的高标准农田已建项目分布图一目了然。明集镇除了一些非农用地,大部分农田已成方连片,大型农机可以畅通无阻地大显身手,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如此高的建设比例,有啥秘诀?赵洪虎说:“推进时首先考虑群众意愿,意愿强的农户,优先推进。”
“这是好事,为啥不接受?”
他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在原有土地承包关系上完成的,而且建后要用于粮食生产。“比如,在一般耕地上,有些农户原来种植的是经济作物,现在要改种粮食,是否愿意转换,还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
去年,山东省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市)推进创建,邹平是第一批示范县(市)。目前邹平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23万亩,占全市耕地的94%。明集镇则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还得靠科技”
2021年2月,地里有了第一台“水龙王”
山区灌溉条件差,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上一口井,亩产能从400斤一下增长到1000斤,效果十分明显。
听着介绍,老孙反而摇摇头:“我们这里若再想多产粮食,就没那么容易喽!”原来,明集项目区是经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本来就不错,原先亩产就有上千斤,要想在此基础上增产,还得靠科技赋能。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中国高等教育学泰斗级人物潘懋元逝世,享年103岁
优衣库创始人称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势头还很足 开3000家店铺是最低目标
浙江长兴:食品“快检”进田间
一名制衣工人经历的广州“解封”一周
冲突武器研究组织:俄罗斯在遭西方制裁期间仍在制造巡航导弹
安徽合肥:当前必须舍弃“过时”做法,力戒“过头”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