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程达金秋时)“夏季雨水比较多,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清沟排渍、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确保大豆正常生长……”近日,安顺市农科院农技专家走进普定县化处镇的大豆高产示范点开展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并对实际田间草作进行示范及指导。
今年以来,安顺市农科院技术团队为确保大豆等油料作物产量稳定,加大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科研人才培养等,利用安顺市农科院大豆种质资源及选育的新品种优势,在黔东南从江县百香果种植基地、贵阳修文县猕猴桃种植基地,开展百香果、猕猴桃与菜用大豆套作试验示范,探索百香果、猕猴桃与菜用大豆优质高产高效套作模式;今年3月,将安顺农科院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在镇宁自治县开展火龙果套作大豆试验示范,提高火龙果产业园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多种创新科学种植方法,提升土地单位经济效率。
除了大豆稳产外,做好安顺市水稻生产技术服务。西秀区旧州镇大地农机合作社是安顺农科院长期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支持的合作社之一,今年3月初,科技人员就多次到该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夜郎红841”是安顺市农科院选育的香型优质红米,今年在西秀区、普定县、关岭自治县等种植规模为2000余亩,亩产优质稻谷600公斤。通过技术指导,可生产优质稻谷120万公斤,生产特SE红米80万公斤,为合作社、农户带来销售收入400余万元。
“去年生产的10多万公斤‘夜郎红841’优质红米销售收入超过150万元。今年,合作社除了在西秀区刘官乡种植200亩红米外,还在西秀区黄腊乡流转300亩土地种植红米。”刘官乡大黑土村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粟英说。
自开展创新创业技术服务以来,安顺市农科院水稻技术团队技术服务覆盖安顺市各县区,目前开展技术服务147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700余人次,线上线下解决生产问题50余个,免费提供新品种300公斤,制定生产技术方案3个,技术服务得到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认可。
此外,为提高秋冬闲田的利用率,安顺农科院在西秀区、关岭自治县等地实施冬春早熟马铃薯旱作绿SE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扩大推广规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安顺市农科院党委书记、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站长张鹏说,马铃薯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对国家粮食安全及安顺市农业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冬春种早熟马铃薯充分利用秋冬闲田,提高耕地利用率,深度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
接下来,安顺市农科院将继续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履行好优质粮食生产技术服务的义务,办好试验示范,通过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用科技支撑安顺市的粮食安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