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前一阵子我去鲁村镇刘家坡村调研,这个地处沂蒙山深处的小村庄,短短几年的变化令人着实欣喜。从“地上光秃秃,地下石板坡”到如今柳绿桃红的“艺术活化乡村”,刘家坡的巨变离不开一项关键新创新——党建共同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但农村的问题往往在于缺乏人才。前些年,一些地方的农村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外出务工多,连干部配齐都难,选优配强更是难上加难。我所在的鲁村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村与村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的小村、偏远村不仅人少,经济还弱,缺乏产业支撑,靠单打独斗很难实现突破发展。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打造党建共同体”是沂源县委提出的一项创新新举措,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基本的思路是,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将片区内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基层党组织“模块重组”“条块融合”,构建党建新格局,引领抱团发展。
摒弃单打独斗的观念,我们整合了刘家坡周边6个村、6家农文旅企业和3个社会团体,成立了沂河源乡村振兴共同体党委,产业一体布局、人才一体引育、文化一体融合、乡村一体治理,变单打独斗为抱团振兴。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但要发挥好党组织引领作用,必须有好抓手。设立党建共同体的初衷,就是要构建“大党委”、实现“大融合”、推动“大发展”。具体草作中,我们紧密结合农、工、文、旅发展实际,创新成立不同类型的党建共同体。刘家坡村所在的党建共同体业态比较丰富,成立以来引进了多家公司,发展食用菌生产、数字果园、果蔬加工产业,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式集聚发展,带动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1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党建共同体推动了基层权力、人员、资源“三下沉”,形成统筹的社区化服务模式。我们结合网格化治理,整合共建村党员、干部力量,对片区内的重点任务和工作难点问题,实行大事难事共商、矛盾多元调解,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都大大提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党建引领方式中,我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实践证明,加强党在农村的全面领导,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就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