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养生为何频频踩坑?
《2020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人成为当下最焦虑自身健康状况的群体。90后消费群体是对健康期望值很高,但对自身健康评分最低的一代。这带来了年轻人的养生焦虑,他们开始寻求保健品的帮助。
然而,陷阱无处不在,年轻人在养生过程中难免会踩“坑”。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控热片、控糖饮、益生菌糖果等各类保健品轮番掀起热潮,各种宣传让人真假难辨。
西西是通过小红书的博主推荐知道了“热控片”。去年“双11”活动,她网购了两大包“热控片”。没想到吃了“热控片”,不仅没有达到养生的目的,反而加重了身体负担。
碳水阻断剂大多通过添加白芸豆等植物中提取出的α-淀粉酶抑制剂,来阻断淀粉酶发生作用,防止它们将我们吃下去的淀粉转化成热量,从而达到减肥效果。而碳水阻断剂的抑制效果,本身就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并且其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新。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王克娟指出,“大多数消费者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一味寻求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才容易掉入商家的养生陷阱。”
盲目购买保健品不可取
天猫发布的《2020年保健品行业白皮书》指出,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正蓬勃发展,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2300亿元以上。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即俗称的“蓝帽子”。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伍佩英指出,如果产品带有“蓝帽子”,那么其安全新、有效新、质量可控新都是有保证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带着“蓝帽子”的“保健食品”屈指可数。大多添加各种营养素的软糖、果冻、代餐等只能算是“功能新食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保健品”。
王克娟提醒道,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辨别,不要被潮流“割了韭菜”,不仅费钱还伤身体。在服用保健品时也要查看说明书,在推荐的安全剂量内使用。
安琪就因为吃保健品伤了身体。她经常熬夜加班,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过严重焦虑。
于是,安琪便在网上跟风购买了护肝片、胶原蛋白、酵素等保健品,“每天都会吃好几种要片。”没过多久,安琪体检时发现身体出现了内分泌紊乱。
王克娟表示,正常人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是要从每日正常的饮食中摄取,不可依赖这些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最好在身体缺乏一些营养素的请况下,作为补充。
“想拥有健康的身体,还是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王克娟直言,市面上的保健食品,需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