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记者 狄文君
一米多高,浑身是刺,顶端芽包嫩绿,新采下来的刺嫩芽一斤最少卖20元;矮矮的,一墩墩遍布大半个山坡,鲜嫩的刺五加不到半小时就能采一筐。
在铁岭开原市黄旗寨镇增家寨村,“五一”前后正是上山采山野菜的好时候。每天吃完早饭,66岁的殷国田都要去石槽沟承包的山坡地上往下扛几趟山野菜。二十来亩山坡地自打改种山野菜后,一点也不愁卖,每年这个季节忙半个多月就能挣4万多元。
“山坡地十年九旱,种苞米才能挣几个钱儿?这可比种大苞米强多喽!”殷国田说。
正说着,增家寨村成功大面积栽种山野菜的第一人郭志成来到山脚下,他承包了100亩山坡地。“那些年,村民想多打粮,都拱山头开荒,结果累没少挨山也快秃了,收入却没增加多少。种山野菜就不同了,绿化荒山不仅符合国家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政策,而且是一次投资,春秋两茬收入,第二年就能回本。”郭志成说。
一次投入永久收益,这等好事很快传开了。“村里、镇里都支持,现在村里跟我一起干的就有4个大户,每家都承包四五十亩山坡地栽种山野菜,有二十来亩地的就更多了。”老郭憨笑着说,他还成功在山坡地种上了猫爪子、大叶芹,“用这种方式栽种,都是纯野生的山野菜。不打农要,不上化肥,人工拔拔草就算累活了。”
串根生长,保持水土,可有效解决荒山“斑秃”问题。黄旗寨镇领导说,下一步镇里将通过选树典型,组织参观学习,鼓励组建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品牌,发展网上直播、乡村采摘游,让更多的土特产品走出深山、身价倍增。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因地制宜。近年来,铁岭市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东部山区大力发展榛子、林果、山野菜等特SE产业,让山川披绿、荒坡生“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