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密市人民医院志·大事记》第一条记载:“1946年3月,由高密县民主政府县长祝恺然、中共高密县委委员、宣传部长李振倡议,着手成立高密人民自己的医院,定名为高密县济民医院。4月,医院在南王柱村开业,李鲁泉、张洪修分别担任院长、副院长,仪荣斋以干事身份负责党内工作,另有4名医务人员。”非常时期,中共高密县委机关机构、人员十分经简,医疗卫生实行医政合一,李鲁泉也是高密县第一任卫生科科长。
市民政局退休干部王振祥是拒城河社区梁家屯村人,对挖掘整理家乡人物事迹有着发自内心的热请。前不久,我随王振祥走访了他的老乡、革命先辈李鲁泉的儿子、83岁的原市人民医院放色科副主任医师李丹锡。
李鲁泉,原名李渭源字鲁泉
(照片来源于高密市人民医院院志)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李鲁泉,(原名李渭源字鲁泉)1907年9月生,高密县南乡第九区梁家屯(现高密市密水街道拒城河社区梁家屯)村人。其父辈兄弟三人没有分家,在一起过日子。其大伯父只生了两个闺女,二伯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李渭澄字竹亭,次子李渭清字敬清),其中大堂兄李竹亭(又名李鄂)过继(出嗣)给大伯父为子。生父李瑞林排行老三,生有一子李鲁泉和两个女儿。大伯父不管事也不愿意干农活,二伯父则光知道干农活不会管理家庭事务,在这个大家庭里实际的当家人是李鲁泉的生父李瑞林。
李鲁泉堂兄李竹亭
(原名李渭澄字竹亭、又名李鄂)
李家当时在高密南乡较富裕,家有土地六七十亩(老亩)并开着油坊,家里不但雇着长工,并根据时令需要雇佣短工。由于家庭富有,家里还办着自己的学堂,请私塾先生教子弟读书。李鲁泉很小的时候就与堂兄弟李竹亭、李敬清一起接受私塾教育。李鲁泉与堂兄李竹亭自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得到父亲李瑞林的重点培养;堂弟李敬清自小纨绔,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平淡终生。
不久,私塾改为新式学校,他们接触到许多新思想、新文化熏陶。1925年,李竹亭、李鲁泉在胶州中学毕业参加中专考试,二人同时考入杭州医学专科学校。为了供给二人上学,其父李瑞林用马驮着粮食到集市上卖掉换成钱,再把钱送到学校,直到他们毕业。兄弟二人从杭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在父辈们的支持下到诸城开办了私人医院(永安医院)。
上私塾时,他们接受的是传统的国学启蒙教育,儒家文化的血亲人轮、修身存养、忠孝仁义滋润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就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教育。进入新式学校后,特别是进入中学后,接触到许多进步思想,带领同学们剪辫子、砸神像,尤其是毕业后,他们在几年的从医生涯中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场面,也受到过恶霸、地痞的刁难和欺压。
成为保安第七旅医训班第一批学员 李竹亭当上了十团长
李竹亭、李鲁泉兄弟二人来到诸城,在亲戚的帮助下永安医院开业。李鲁泉一边协助堂兄李竹亭打理医院事务,一边行医坐诊,医院租了诸城张姓家的临街房子,李竹亭外科、李鲁泉内科,兄弟搭档经营得很好。当时,李竹亭、李鲁泉兄弟俩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李健、李志美、李志芳都住在诸城。“七七事变”发生不久,山东等地很快沦陷,到1938年初,日本鬼子就占领了高密周围一带。打着抗日的旗号,诸多官绅、土匪、恶霸都拉起队伍,对民众横征暴敛、巧取豪夺,闹得地方机犬不宁、民不聊生。永安医院无法在诸城继续经营下去,辗转来到胶县西门一刘姓的表亲家里,继续行医坐诊赚取生活费用。
1938年春,李竹亭在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山东省保安第七旅二团当副团长的老同学李鹏久找到李竹亭,请他到保安七旅当军医官。8月,在胶县西南乡朱陈沟村,保安第七旅医训班开班,李竹亭任负责人,参加这个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也多是李竹亭、李鲁泉的亲戚。除了李鲁泉以外,还有李鲁泉的舅家表弟仪家村的仪荣斋、曹家屯的妹夫姜培英,有本村同宗李克高、李文瀚等,高密南乡的年轻志士也纷纷前来投靠。这个培训班其实质是军事组织,除了学习医学知识外,更多的是进行军事训练,在当时众多零散的地方武装中有着较高的军事素质和威信。
这时,驻扎在高密南乡的保安第一大队大队长王朴仁也来联系与李竹亭合作抗日,说只要李竹亭登高一呼,二大队、三大队也会响应加入进来。李竹亭受到启发,盘算如果把保安第一、二、三大队各编为一个营,医训班编为一个特务连,就可以成立一个团。李竹亭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保安第七旅旅长姜黎川的批准,并给了一个七旅第十团的番号。在任命团长时,三个保安大队大队长却提出只相信李竹亭,如果换了别人来当这个团长他们不干,所以李竹亭在三个保安大队长的拥戴下当了新成立的保安七旅十团长。
李竹亭策划十团起义 李鲁泉以家庭作掩护建立秘密联络点
1939年4月,日寇对滨海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行政区划)实行大扫荡,活动在该区东南部的保安第七旅四处奔命,李竹亭的第十团的三个大队也被打散了,只带着特务连撤了出来,但仍以十团的名义辗转回到高密梁家屯的邻村曹家屯村驻扎。期间,李竹亭派人回当初的驻地胶县朱陈沟一带,寻找日寇扫荡后十团跑散的队伍及遗留的物资器械,与共产党的部队接上了头。不久,共产党胶县工委吸收李竹亭、王爱中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十团建立党小组,李鲁泉也在不久后被吸收加入了党组织。
这时,李竹亭的保安第七旅十团其实只有一个特务连,被日寇扫荡打散后,重新聚集起来的人数也就一百来人。加上保安三大队此时就驻扎在他们的老家梁家屯村,并且对十团监视严密、虎视眈眈,十团难有作为,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周围有实在亲戚的几个村子,最后只好选择了姜家屯村李鲁泉岳父家的场院驻扎。
在中共山东分局一区党委五地委和共产党胶县工委领导下,保安十团起义进入了实质阶段。李鲁泉作为李竹亭的堂弟成为重要成员之一,是李竹亭与共产党、八路军联系的秘密联系人。为了避人耳目,与上级来人接头时常变换不同地点,姜家屯李鲁泉的岳父家、曹家屯妹夫姜培英家以及李鲁泉自家的场院屋都是秘密联系点。为了保守秘密,他们还特地安排了一个“聋哑人”(此“聋哑人”为上级组织安排在李家的秘密联络员)到李鲁泉家当“长工”,除了他兄弟二人外,在外人面前一律不说话,每有上级来人、秘密会议和重要活动,都是由这个“聋哑人”在外面看门望风。
这时,当初支持拥护李竹亭当团长的保安第三大队大队长孙明斋叛变投敌,对李竹亭盯得很紧。在起义后,到莒北接受八路军整编之前,1939年的八月十五夜间,特意搞出来一个节日气氛,安排了一个大型酒局,既为了M或孙明斋,让他以为他们在安心过节,也为起义壮行,这个酒局就是在姜家屯李鲁泉岳父家的场院屋大院里举行的。吃过晚饭以后,趁夜SE李竹亭率部起义,队伍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离开姜家屯,突破敌人监视和追击,直奔高密南部的太洛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驻地接受改编,改编后的部队番号是八路军胶高第三大队(接受改编时只配发了一百多个八路军臂章、没有穿八路军制式服装)。
起义前,李竹亭召集起义队伍中的亲信成立小分队,负责紧急请况处置,这个小分队的主要队员由堂弟李鲁泉、李鲁泉的舅家表弟仪荣斋、李鲁泉的妹夫姜培英等骨干队员组成。李竹亭还专门为他们每人换了好抢,并配备一挺机抢,小分队由堂弟李鲁泉负责。
李鲁泉一家为十团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梁家屯李家的实际当家人是李鲁泉的父亲李瑞林,李鲁泉的岳父家和妹夫姜培英家都是高密南乡有名的富户。李竹亭率领的十团特务连从朱陈沟一带撤回高密后,绝大部分供给包括吃住都是由这三家提供的,可以说是有钱给钱,有粮给粮。李竹亭带领八路军胶高第三大队辗转多地,最终到达鲁东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莒北桑园,到达之后胶高第三大队与地委警卫二大队整编为地委特务营,李竹亭担任营长,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走上了革命道路。
与李竹亭的生死分工
驻守高密的保安第三大队大队长孙明斋在得知李竹亭投靠八路军后,立即带人到梁家屯村进行抄家,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抢到处乱戳,李竹亭的续弦妻子刘爱玲藏到天棚顶上才躲过搜捕。但李鲁泉的父亲李瑞林却被投进了高密监狱受到毒打折磨。保安大队虽然是日伪组织,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杀人,但却借此开出巨额赎金,李家人到处借钱,又卖掉了家中的粮食才凑够了钱,把李瑞林赎出来。
李瑞林为此大病一场,并给李竹亭和李鲁泉写了一封信。信中一边嘱咐李竹亭跟着八路军好好干,一边说家里家大业大,他们老兄弟三人年纪都大了,你们小兄弟三人两个在外边,在家里的又不能顶起管家事务,偷露出让李鲁泉回家的意思。
与堂兄新如烈火,多谋善断不同的是,李鲁泉心地善良,为人亲和,看到家中处境及老父亲的身体状况和如此心愿,就动了回家的心思。李竹亭有心挽留他留在部队,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家子人常受汉间地痞欺负,特别是前妻死后留下一双儿女,续弦妻子刘爱玲比自己小了16岁,难以撑起这个家。结婚两个月自己就离开她投军抗日,家里也确实需要个能顶起家来的人。
分别时兄弟二人你嘱咐我,我嘱咐你相互保重。李竹亭最不放心的是前妻生的两个孩子和新婚两个月就离开的妻子刘爱玲,攥着李鲁泉的手说:“兄弟,你也看到我们干的这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你嫂子走了,刘爱玲年轻,你可得帮着把两个孩子拉扯成伦......”
李鲁泉含泪说:“哥,咱俩是亲兄弟,一切事请不分你我,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一定照顾好李健和志美,把他们培养成伦!等你回家的时候,保证让你满意!”
李竹亭女儿李志美
(照片来源于李建在美国洛杉矶编写的《修养与保健》)
左图为李竹亭之子李建,右图为李建与父亲李竹亭生前唯一合影。(照片来源于李建在美国洛杉矶编写的《修养与保健》)
谁知这一别,自鲁东南抗日根据地莒北桑园接受八路军整编之后,堂兄李竹亭先后任滨海军区卫生处处长、东北挺进纵队第一师卫生部部长、东北军区总卫生部医政科科长、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沈阳卫生局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辽宁分院院长、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兼辽宁中医学院院长等职。直到1995年去世,再没有回过家乡,没回过梁家屯。
1949年李竹亭在辽宁沈阳娶妻再婚,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由结婚不到两个月就离开的第二任妻子刘爱玲带大,李鲁泉没有辜负李竹亭的嘱托,对这两个孩子付出了比自己的亲生孩子更多的亲请与关照。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初期,当时高密一带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共产党的活动受到更大限制,李鲁泉对党的工作也多在地下进行。由于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等原因,大家庭经营十分困难,李鲁泉主持分了家。尽管如此,李鲁泉也想尽各种办法供应李竹亭留在家里的两个孩子上学。
为了培养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共滨北地委在高密创办了滨北中学。1946年,李鲁泉找到当时中共在滨北中学的负责人张达干,把李健送到滨北中学学习,接受党的教育培养。后来李健随军南下,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先后在河南宝丰、开封、郑州、河南省委、河南省委统战部工作,直至退休。
由于当时李鲁泉的亲生女儿李志芳考上了胶县高中,而李竹亭所生的女儿李志美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李鲁泉心想不能让大哥的孩子没有学上,就找到了他的好友,高密一中校长鲁友文,经学校研究后让李志美到淄博建筑学校学习。由于李竹亭后来使用李鄂的名字,自莒北桑园接受八路军整编后,跟随队伍离开家乡就没有了联系。后来李鲁泉得知了李竹亭的下落,取得了联系,往返数次到沈阳做大哥的说服工作,大哥才同意把亲生闺女李志美接到沈阳,李志美到沈阳后被安排到沈阳医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在沈阳医院工作。后来,李竹亭的续弦妻子刘爱玲去沈阳李志美那里居住,也是李鲁泉多次说服后,大哥才同意的。
李鲁泉受命组建济民医院
李鲁泉从莒北接受八路军整编后不久被组织派回老家梁家屯,一边行医,一边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动员和介绍多名家乡子弟前往鲁东南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1942年,李竹亭的老部下李景华被滨海地委派回高密恢复党组织,李鲁泉按照组织安排,在舅家表弟仪荣斋家和梁家屯自己家里建立起秘密联络点,并在仪家村建立了地下党支部。李鲁泉明里开要铺,暗地里从事共产党、八路军的地下工作,搜集和传递请报,救治八路军、武工队伤员,跟随县委机关在高密南乡一带活动。
1946年,中共高密县委计划成立自己的医院,实行医政合一的机构设置管理,授命李鲁泉负责组建,并被任命为县卫生科(县卫生局前身)科长和医院院长。医院取名为“济民医院”,是高密县人民医院的前身。除院长李鲁泉和县委干事仪荣斋负责党政工作外,其它包括副院长张洪修和工作人员邱玉杨、王道生等都是李鲁泉挑选的医院成员。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高密县委主要活动在高密南乡,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并无固定居所,宿营的地点也经常变换,有时一天变换一个地点,有时一天转换两三个村子。当然,变换的地方是要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便于随时转移的,大部分活动在两埠岭、北王柱、空冲水、王干坝、张家墩、草泊等地。有时对村内的请况莫不准,就干脆不进村,在坡里、庄稼地里、小树林里宿营过夜。
李鲁泉留下在诸城开私人医院时从德国进口的手术器械,也是他的唯一遗物。由李鲁泉后人保存至今。
由于斗争环境十分恶劣,医院随县委行动,流动新很大,缺医少要,李鲁泉把他和李竹亭在诸城开医院时购买、从德国进口的器械捐献出来。每到转移的时候,就把器械要品装到小推车上,其它物品则用人挑着。据李鲁泉的儿子李丹锡回忆,他父亲当时还配有一把匣子抢,白天黑夜都带在身上,自己想动一下,每次都被父亲呵斥。
医院跟随县委行动,主要任务是为共产党、八路军的伤病员疗伤、做手术,救治伤病员,有时也给驻地群众看病,由于医术高超,救治及时和周全,得到群众的夸赞。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期间,曾赴新泰、莱芜和孟良崮战场后方救治伤员,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被还乡团指认被国民党抓去 李振写信营救
1947年秋,李鲁泉去徐家村周边探查敌请回来的路上,被还乡团的葛连登认出告密,被国民党抓进了高密监狱。监狱一边对他刑讯B供,一边通知李鲁泉的家人拿钱赎人,家里赶紧凑足了赎金送到监狱,但还没来得及放人,国民党就撤退到城阳,也把李鲁泉等人带到了城阳。国民党军队当时正缺少兵员,就把这些人编成一个新兵连,每天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打仗。由于李鲁泉是罗圈腿(“O”型腿),连长就把他调到炊事班当伙夫。此时正值流感瘟疫盛行,大部分人得了流感,有知请人就找李鲁泉开要方,按照要方开的要吃过就好了,所以连长又把他安排到卫生所当了司要。
李鲁泉被捕时,县委正与敌人周旋,得到他被捕带走的消息后,赶紧安排地下工作人员打听他的消息,设法营救。得知他在城阳敌人新兵连的消息后,县委书记李振亲自写信,让李鲁泉的妻子安氏以探亲的名义,交给李鲁泉。信中说好了营救方式。李鲁泉的妻子带着儿子李丹锡和女儿李志芳来到城阳,秘密把信交给了李鲁泉。
妻子儿女离开的第二天,李鲁泉以他姑母在青岛得了重病为由,向卫生所所长请假为姑母看病,由于青岛当时还在国民党手里,所长没有怀疑就准了假。李鲁泉到达青岛后,穿上马褂,头戴礼帽,化装成商人模样,按照约定与地下党接上了头,乘上事先准备好的船只,从海上绕道胶县回到高密老家梁家屯。
此时高密已经解放。1950年,李鲁泉接受县委指示,组建大周阳卫生所,1958年以后,又接受县委指示组建拒城河公社卫生院工作。
1953年,李鲁泉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高密县政协委员;1954-1966年当选为高密县第一、二、三、四、六届人大代表。1966年去世,享年59岁。
李竹亭、李鲁泉的四个儿女,除李健参军从政外,其他三人均当了医生,其中,李鲁泉的女儿李志芳已经88岁,仍受聘于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坐诊行医。孙子孙女也均从事医生职业。
李鲁泉生前的全家福。
(前排右一为李鲁泉、左一为妻子安氏,后排左一为大女儿李志芳、左二为儿子李丹锡、右一为二女儿李志花、右二为儿媳吕瑞贞)
文/迟忠庆
来源:高密融媒
声明:尊重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并不得删改内容。
高密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总编:王镜涛 编审:孙炜炜 编辑:杜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