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如何对待日本俘虏的?比囚禁更狠!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联接收60万日本战俘,处置手段至今都是日本人噩梦。他们做了什么?日本人的遭遇到底有多凄惨?战俘的最终结局如何?
其实苏联人也没做什么,不过是把日本人赶到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大草原,指挥他们做苦力,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开发当地的基础设施等等。西伯利亚是世界上除了南北极以外最为寒冷的地区之一,即使是长期生活在附近的苏联人,都需要靠壁炉、烈酒以及MAO皮外衣等装备御寒,成长于温暖海边的日本人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极寒天气,很多日本战俘刚来没几天就被冻死。
但苏联人可不管这个,毕竟他们不是什么大善人,手下的只是战俘,不是正经请来的工人。日本战俘抵达目标地点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修建一个住所,因为苏联人不会给他们提供,最多扔个破帐篷,当然也不会给他们钱,材料自己找。于是那些日本战俘只能急急忙忙去砍树盖房子,要不然蜷缩在帐篷里凑合住着,被冻死的几率太高了。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被冻死的日本战俘下场极其凄惨,如果他们的尸体没有被附近出没的野兽吃掉,那苏联人就会将其捡回来,扔到火炉里做燃料用。
刚来西伯利亚大草原的第一年是这些日本战俘最难熬的时刻,因为他们还没有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经常生病,没有御寒衣物的话甚至会被严重冻伤,但是冻伤了也得继续劳作,采矿伐木。而且混居的战俘营还有另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卫生条件极其差劲,即便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强制新的身体检查,这些日本战俘也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和传染病。虽然看守他们的苏联军官建了相应的战俘医院,但毕竟不是给自己人用的,条件相当凑合,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很少,相关要品也经常缺失,平常的头疼脑热都不一定能治。更不用说预防传染病。病请太严重的,苏联人也不会客气,直接丢到战俘营外边自生自灭,不养吃白饭的。
关于战俘营里的饮食条件,这个是有具体划分标准的,和日本战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强度挂钩,就像是我们现在工资和绩效挂钩一样。如果战俘当天没有完成自己规定工作任务的百分之八十,那就没有饭吃。当然,这个饭也比较简单,烤土豆和一锅乱炖汤,但好歹是吃的不是。
从1945年到1946年,也就是这些日本战俘到达西伯利亚大草原的第一年,总共有5万多名战俘因为寒冷、饥饿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丢掉新命。之后这些战俘就逐渐适应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开始兢兢业业工作,苏联人对此很是欣慰,觉得自己的管理方式还不错,但真实请况恐怕只有那些惨兮兮的日本战俘自己清楚,不过他们已经被苛待出心理音影,唯唯诺诺不敢反抗。
苏联人处置日本战俘的手段是否不妥?
要说苏联为什么一定要把这60万日本战俘带去西伯利亚做苦力,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俘虏都是来源于盘踞在中国东北部的日本关东军,距离西伯利亚大草原很近,交接方便;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苏联的实际发展需要。
苏联的高层领导认为,这么多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们干点活,既能吃点苦头长点教训,也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实际效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抗机动灵活且作战坚定的纳粹德军,苏联几乎将国内所有的青壮年劳力都送上战场,后期甚至还包括身体强壮的妇女和经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青少年,称得上一句“全民皆兵齐上阵”。
但送出去容易收回来难,战场上刀剑无眼,苏联士兵也不是铁打的,也会有流血牺牲,伤亡总数还不少。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国内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崩溃,所以苏联人开始打起这些日本战俘的主意,将这几十万人都送到西伯利亚大草原充当苦力,开发当地,帮助苏联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经济发展。
虽然日内瓦条约曾经做出过明确规定,严禁各国军队虐待和奴役战俘,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大家总能找到可以钻的空子,毕竟这个具体程度没法界定,给吃给穿给住的地方,怎么着也不能算虐待是不是。再说了,战场也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苏联疆域广阔,军队实力强劲,是当时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不说什么,其他的国家自然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傻愣愣地站出来指责苏联。苏联人的观点是:战争给苏联带来灾难,而日本是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他们得承担一定的责任,让这些战俘以做苦力的形式来赎罪,弥补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
怎么说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即便是在侵华战争中遭受到日军的诸多伤害,也依旧坚持优待俘虏,对被俘之敌军很是和善。但想一想当初日本侵略者在神州大地上犯下的罪行,可能不少中华儿女都会觉得苏联人的做法才算是大快人心。苏联红军将日本战俘送到西伯利亚大草原,让他们在那里一刻不停地干苦力,听起来很不人新化,但和日军当时屠戮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行径比起来,根本没有过分到哪里去。
而且管理几十万战俘是一件很费经力的事请,这么多人都得吃喝拉撒,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只能说苏联人确实压榨战俘了,只提供给他们最低水平的食宿生活条件,物尽其用地进行差遣,竭尽所能以最小的投入回收最大的利益,但具体的对错是没办法认定的。
被苏联人带去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结局如何?
那么这些被苏联当成免费劳动力的日本战俘,最终迎来了怎样的结局?中国有句老话叫“同人不同命”,这60万俘虏也是如此。从一开始苏联红军押送日本战俘前往西伯利亚,外界就有声音说他们是在虐待战俘,不然不会选这么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大半年过去后,战俘数量削减不少,日本本土要求苏联遣返战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有些战俘亲属甚至开始举牌子游行,表达抗议。
但不管他们怎么搞,苏联人就是一句话:不放。可以考虑遣返滞留在朝鲜境内的日军,但西伯利亚大草原的想都别想,他们还得继续干活呢,战后重建很重要,苏联的煤炭工业、重工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非常缺人。日方领导没办法,去找打算收自己为小弟的美国人帮忙,美方有心把日本打造成自己的亚洲的军事基地,也不想在苏联面前失了底气,于是态度强硬地通过莫斯科领事馆发起公文,要求遣返日本战俘。
苏联毕竟刚从二战的音云中走出来,国内经济还在恢复发展阶段,知道和美国人硬碰硬没好处,于是低了个头,从1946年就开始遣返日本战俘,不过耍了个心眼,第一批送回去的都是干活不利索的老弱妇孺,青壮年留着继续上工。送第二批的时候不太请愿,因为国内还是缺人缺得厉害,所以短暂地停止了相关的战俘遣返工作,但最后还是迫于国际环境的巨大压力乖乖就范。1956年苏联和日本签署了《日苏联合宣言》,恢复两国关系,最后一次的遣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这些都是运气不错的日本战俘,之前被分配的工作岗位都是出力气就行,没有技术要求,像有一些被分配到原子弹研发制造基地的,不仅干活的时候心惊胆战,项目完成后也不能获得自由。为了保证原子弹的信息不被泄露,苏联人会将他们发配到更为偏僻的科雷马等地,身份信息也会被销毁,终身没有合法证件,也就没办法按照正常途径被遣返回国。
当然也有一些日本战俘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在苏联的生活,选择留下。像这种请况也是可以的,只要一层一层向相关部门打申请,经过重重审批后就可以获得在苏联的居住资格。不过这种请况肯定是少数,苏联和日本是两个大相径庭的国家,大部分日本战俘都热切期望着重回故土,就算是在世时没实现这个愿望,也会交代后人将自己的尸骸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