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湖南坐拥其二,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相差一岁,都在湖南农村长大、且历经磨难取得不世功勋。曾国藩创办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延续王朝基业,“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力抗沙俄,维护了祖国统一,巩固了西部屏障。这两个“霸蛮”的湖南人,相互之间有怎样的恩怨纠葛?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笔者因为特别喜欢这两位大人物,在这里选取几个片段跟大家简单做个分享。
1.初识两人身份差距很大,但曾国藩对左宗棠却恭敬待之。曾国藩天资“愚笨”,连考七次秀才不中,直到23岁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秀才,据说有次小偷去他们家偷东西,正巧碰到他在读书,最后小偷会了他还未学会。但考中秀才后一飞冲天,24岁中举人,27岁中进士,回湖南办团练时已是二品大员,相当于湖南省长级别。左宗棠刚好相反,14岁就考上秀才,20岁中了举人,却连考三次进士不中,因为自诩有才感觉面子挂不住,发誓不再科考,回家躬耕陇上,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研究兵法、地图之类的实用学问。太平天国起义后,应湖南巡抚骆秉章相邀当了师爷。因此在两人相识时身份差距很大,但曾国藩对左宗棠却非常恭敬,而左宗棠对曾国藩却爱搭不理、内心瞧不起。启发:一是前程命运不可强求,有的人前半程走的快,有的人后半程走的快,做好自己就好,对比只是自寻烦恼。二是身处逆境仍要淡然处之,积蓄力量,时刻做好准备,就像左宗棠回家种地依然坚持学习一样。拿破仑年少时求学法国,在其他人打台球娱乐时,他却在发奋读书,把当地一个小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后来在不能打仗时也会大量读书、绘制地图。三是居上位者更要胸怀宽广,以仁厚之心待人,此乃大智慧,能减少很多烦恼。
2.机会来临时大力推荐,但左宗棠获得重用后却“以怨报德”。左宗棠因故被开除后投奔曾国藩,因为能力确实强,带兵打仗很厉害,连打了多场胜仗。在曾国藩做了两江总督后,考虑到浙江当时仗打得也很厉害,慈禧太后本来打算让其兼管浙江军事,但曾国藩却力荐了左宗棠,帮助左宗棠在两三年时间从原来的“科长”干到了“省长”,晋升可谓神速。后来慈禧为了政治平衡,提拔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和曾国藩平起平做,两人关系产生裂痕,但曾国藩始终要求部下、亲戚绝对不要反击左宗棠。启发:一是卓越领导者要大胆启用人才,因才施用,虽然曾左有短期不睦,但正因为有了曾国藩的力荐,才让左宗棠可以崛起,让中国有了一代名臣,守护住了新疆这片美丽山河。二是政治平衡术历来有之,但只要心存正念,一心为国,亦有机会免于纷争,如同曾国藩一样完美谢幕。
3.以国为重不计前嫌,曾国藩对左宗棠收复西北给予大力支持。左宗棠晚年出兵陕西、新疆一带,平定西北回乱时,因为西北物产稀少、土地贫瘠,军饷按照当时规定由曾国藩所在的两江地区供应。出兵之前左宗棠心里非常忐忑,但后来的事实却完全相反,曾国藩对他的军饷供应竭尽全力,往往左宗棠还没开口军饷就已送到。曾国藩过世后,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正在西北战场,非常悲痛,专门写了一幅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而且在挽联落款“晚生左宗棠”,为两人关系划上圆满句号。启发:这是两个真男人之间的恩怨纠葛,虽然中间多有波折,但左宗棠能在曾国藩死后主动“服软”,也是真英雄,当然也更加衬托出曾国藩的伟大。正因为其宽广的胸怀,严于律己的执着,日拱一卒,不断经进,才让其成为“完人”,连MAO主席在年轻时都对他给予高度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