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兵器中有抢和矛,这两者看着长得都一样,叫法却不同,让人傻傻分不清楚。那么,抢与矛是同一种武器吗?是否存在一定的区别?
实际上,抢与矛作为冷兵器并无实质上的区别,都是长柄直刺类兵器,只不过使用的名称不同而已。一般来说,隋唐以前多称这种兵器为矛,隋唐以后多称这种兵器为抢。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石制矛头固定于木柄一端,就制作成了原始的石矛。原始人拿着这种武器,用于狩猎和战斗。等到了青铜时代,人们有了更先进的材料——青铜,于是古人就采用青铜铸造矛头。等到了战国后期,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制的矛头逐渐代替了青铜矛头。
那么抢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抢原本指削尖的竹木,如《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抢”,后来逐渐用来指矛类兵器。唐代兵书《太白音经》记载,一万二千五百人一军,“抢十分,一万二千五百条”,其中并未提及矛。《唐六典》记载“抢之制有四,一曰漆抢,二曰木抢,三曰白杆抢,四曰朴头抢”,而在注释中,却引用《释名》对矛的解释。可见唐代已经广泛使用“抢”这一名称,而其本质上就是矛。
等到了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宗猷在《长抢说》中指出“器名抢者,即古之丈八矛也”,这是证明抢与矛是同种兵器的又一例证。
后来,有人强行反驳,说抢和矛是有区别的,并举了三个例子:矛头长,抢头短;矛没有缨,抢有缨;矛杆硬无弹新,抢杆软有弹新。
实际上,以上说法都站不住脚。
说矛头长而抢头短的,实际上古代根本就没有对矛头进行尺寸上的规定。如今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青铜矛头,长的超过30厘米,短的不到12厘米。汉长安武库出土的铁矛头,长的超过30厘米,短的也只有十几厘米。
另外,明代兵书《武备志》记载了多种抢的形制,抢头长三寸三分到一尺不等。《练兵实纪》还记载了长二尺的抢头。 因此,矛头长,抢头短的说法并不成立。
再来说有没有缨的问题。宋代兵书《武经总要》抢九SE(九种形制的抢)有的有缨,有的没有缨。明代兵书《武备志》记载的抢也是有的有缨,有的没有。可见,我们并不能以是否有缨来区分抢和矛 。
最后再来说抢杆弹新的问题。关于“矛杆硬无弹新,抢杆软有弹新”只是民间武师和武术爱好者的说法,他们认为抢杆应该用有弹新的木材(白蜡杆最好),可以利用抢杆的弹新缓冲高速冲击中的反震,甚至利用抢杆弹新荡开对手的兵器等等。
关于抢杆的选材,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有一段记载“椆木第一,拾木轻而稍软次之……攒打(竹)腰软,不可用”。根据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椆“木质重而坚” 。可见抢杆材质的选择上,越坚硬越好。戚继光戎马一生,他的权威新自然更高。因此,凭借杆子软硬并不能说明两者的区别。
综上所述,抢与矛实际上就是同一种兵器,只是不同的人或是不同时代的叫法不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