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从刘太公到唐睿宗——历史上的太上皇们
更新时间:2022-06-06

重写文章————————————————

有关于“太上皇”这个话题,之前我已经写了两篇文章,做了初步的介绍;但总觉得没有写好,相关人物生平、结局的解说也不甚详细。所以之前的文章虎头蛇尾,只写了两篇,就烂尾了。

经过大半个月的重新整理、搜集之后,现在我再从头写起,将中华历史上的全部“太上皇”按照时间上的早晚顺序,一一重加叙述介绍。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谅解之前文章的不足和半途而废,继续阅读浏览,谢谢大家。

前一次的文章曾经介绍过,“太上皇”的尊号,起自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皇帝平定了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后,自称“皇帝”,而始皇帝称帝之后,为了追崇自己已经去世二十七年的父亲、秦国庄襄王子楚(异人),于是特别给父亲上尊号,名曰“太上皇”。

就这样,秦庄襄王子楚,成为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太上皇”尊号的现任皇帝至亲。当然,子楚的“太上皇”尊号属于追尊,他生前从没有能够享受这一尊贵的称呼(秦王也是天下最尊贵之人,不过在身份地位上和其他六国国君是相等的)。

在庄襄王之后,中华历代王朝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还有过二十六位“太上皇”,或者相同意义的“太上皇帝”、“天元皇帝”、“则天大圣皇帝”、“上皇天帝”、“孝慈渊圣皇帝”、“寿皇圣帝”等等尊号。

这些“太上皇”们,之所以得到这么尊贵的称号,究其原因,他们或者是禅位皇帝,或者是皇帝之父,或者是后世子孙追尊;还有少数几位,则属于被迫退位、名为太上皇,实则为囚徒而已;种种请形、不一而足。

那么,这些“太上皇”的生平事迹如何,人生结局又是怎样?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解答,以让感兴趣的历史爱好者们可以了解、探究这一段往事。

一、汉“太上皇”刘太公

刘太公,名执佳,又名煓,是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前半生胆小谨慎、内敛低调的刘太公,没想到自己默默无闻了大半辈子,临老了居然因子而贵,成为了尊贵无比的太上皇。

高帝称帝后,总体来说和太上皇父子之间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甚至为了给老父亲解闷,高帝还给父亲在长安附近建了一座和老家丰邑一模一样的新城,将丰邑的父老街坊,甚至养的机狗牛羊统统搬到新城,陪伴刘太公。这座城,就是如今的西安新丰镇。

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太上皇生涯,刘太公一共享受了五年,没有任何烦恼和不顺心之事(当然,给大儿子刘伯的儿子向皇帝三儿子讨要封爵之事不算)。

汉十年(前197年),八十六岁(有异议)高龄的刘太公,在心满意足、了无牵挂中无疾而终,结束了“太上皇”的生涯。高帝将父亲安葬于“万年陵”,即今天的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姚村以南“汉太上皇陵”。

二、晋惠帝司马衷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驾崩,皇太子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

惠帝因为不是很聪明,因此无法掌握皇权,即位后,先后被贾皇后、赵王司马轮(司马懿第九子、惠帝叔祖父)所控制,永康元年(300年),司马轮发动政变,废贾皇后,诛杀贾氏党羽,掌握了西晋朝廷大权。随后,贾皇后被赐死。

永宁元年(301年)正月,司马轮奉侄孙惠帝为“太上皇”,迁到金镛城软禁,自行称帝。以叔祖父奉侄孙为太上皇,真是千古奇闻。

司马轮篡位后,晋宗室齐王、成都王、河间王于三月间起兵、讨伐叛臣,两个月就打到了洛阳近郊。司马轮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回应。四月,晋宗室、广陵公司马漼(惠帝堂弟)发动政变,剥夺了司马轮的权力,将他和他的儿子们都押送回私宅,废黜其帝位。五月,司马轮与诸子一同被赐死,惠帝也从金镛城被接回,复位。

复位后的惠帝,还是没能掌握权力,先后被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等宗室控制,如同傀儡,不过再没有当过“太上皇”。

晋宗室诸王为争夺权力,彼此展开机烈厮杀,即“八王之乱”的延续和顶峰,晋的国势因此倾颓、衰败。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阳历为307年1月8日),惠帝在洛阳皇宫显阳殿中驾崩,时年四十八岁,很大可能是被掌权的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的。惠帝驾崩九年后,西晋灭亡。

三、后凉太祖吕光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前秦大将吕光西征西域获胜后、率军东归,得知前秦世祖苻坚征伐东晋失败、中原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后,吕光不愿继续东归,于是占据了凉州,实际上TUO离前秦、自立为王。

麟嘉八年(龙飞元年、396年),割据凉州的吕光自称天王,建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即十六国中的后凉政权。

龙飞四年(399年)十二月,吕光病重,因为害怕自己死后诸子纷争,于是吕光在即将去世前,将大凉天王之位传给皇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帝”;想以此来明确后凉王位的归属、平息诸子之间的内讧。

传位后不过四天,吕光就薨逝了 ,时年六十三岁;嗣凉天王吕绍为其上谥号“懿武天王”、上庙号“太祖”。

吕光是中华历代王朝中,第一位货真价实的“太上皇”(太上皇帝);而之前几位有着“太上皇”称号的人,秦庄襄王属于死后追尊;刘太公生前并没有当过皇帝(天王);晋惠帝则是被篡位后又很快复位,最终是以“皇帝”的身份驾崩;因此,吕光才是真真正正的以“君主”身份禅位的“第一太上皇”。

四、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和平六年(465年)五月,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驾崩,皇太子拓跋弘登基,即北魏献文帝。

献文帝即位时太过年幼,因此朝政受制于嫡母冯太后(文明皇太后),之后献文帝虽逐渐长大,但冯太后依旧干预政事,献文帝对治理国家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不得施展心中的志向和抱负。

皇兴三年(469年),献文帝立长子拓跋宏立为皇太子。皇兴五年(471年),献文帝故意偷露出将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的消息,以此表达对冯太后摄政的不满。众臣对此竭力劝阻,于是献文帝以退为进,宣布禅位给皇太子。

群臣对此无法再次反对,所以上奏献文帝:“昔汉高帝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太子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国之大事、咸以闻之。”请献文帝以“太上皇帝”的名义继续执掌大权。

献文帝以自己禅位为手段,保留了处理朝政的权力,又打击了想要继续掌权的冯太后,一举两得。为了表示和没有实权的“汉太上皇”刘太公之不同,献文帝的尊号是“太上皇帝”,以表示自己依旧手握实权、统治天下。

献文帝自称“太上皇帝”后,冯太后便升为了“太皇太后”,不能继续以“皇太后”的名义摄政,因此,冯太后对献文帝多有怨气,乃至于矛盾重重。

延兴五年(475年)十月,“太上皇帝”在国都平城举行大阅式,检阅军队、举行演习,天下为之震动。这表示,太上皇帝掌握了军权。

对此,冯太后(太皇太后)觉得自己必须要重掌大权,以防太上皇帝稳固了手中的政权、军权后,会进一步加强国家的草控,乃至最终对自己不利(几乎是肯定的)。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北魏朝廷突然发布京师戒严令,平城皇宫及京城各门宫禁统统被军士接管,气氛一片紧张。不久后,皇宫中有消息传来:“太上皇帝”因病,于本日驾崩在永安殿中。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北魏朝野上下都错愕不已,“太上皇帝”才二十三岁,怎么就突然驾崩了。当时,平城之中流言纷纷,说“太上皇帝”是被太皇太后暗中杀害的。但这件事请,至今也没有定论。

五、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齐皇建二年(561年),北齐孝昭帝不慎坠马、重伤驾崩,临终前命九弟高湛入继大统,即北齐武成帝。

北齐河清四年(565年)三月,天象示警,彗星现于白昼,主“除旧布新、有新帝出现”;为了“应天象”,武成帝于当年四月,将皇帝玺绶传给了皇太子高纬,改河清四年为天统元年。高纬即北齐后主。

武成帝禅位后,群臣依北魏献文帝故事,给武成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帝”,所有军国大事,依旧由“太上皇帝”全权处分。

北齐天统四年十二月(阳历为569年1月),北齐“太上皇帝”在邺城乾寿堂驾崩,时年三十二岁。八年后,北齐被北周灭亡。

六、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河清四年(565年),武成帝内禅,升为“太上皇帝”,皇太子高纬受禅即位,即北齐后主。后主继位后早年,皆由“太上皇帝”执掌朝政。

天统四年,“太上皇帝”武成帝后,北齐朝政尽皆被后主交给近臣、、內侍、甚至Ru母代为治理,北齐的国势由此开始衰落。国家干城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等也被后主先后杀害,北齐军事败坏、政治腐朽,灭亡在即。

北齐武平七年、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征北齐,破北齐重镇晋阳,后主仓惶逃到邺城;十二月二十,后主为了逃避亡国责任,于是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高恒,自称“太上皇帝”。

北齐承光元年、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正月二十一,为了避祸,后主命皇帝高恒将皇位禅让给任城王高湝(后主叔父),改称“守国天王”,后主自己则升级为“无上皇”。随后,后主带着皇后和高恒逃往青州。但是在青州被北周军队擒获,北齐灭亡。后主和北齐太皇太后、皇太后、幼主都送往长安。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高纬以谋反罪名,与儿子高恒、北齐宗室数十人全部赐死于长安,年二十二岁。

七、北周宣帝宇文赟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宇文赟被父亲北周武帝宇文邕立为皇太子。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北周武帝在北伐突厥时病逝,皇太子宇文赟继位,即北周宣帝。

宣帝继位后不问朝政,沉溺于酒SE,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大成元年(579年)二月,为了专心享乐,宣帝将皇位禅让给长子宇文衍,并改名宇文阐,改年号为大象,即北周静帝。宣帝自称“天元皇帝”,封皇后杨丽华为天元皇后。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天元皇帝”因为纵衣过度,荒Y无节制,因此耗尽元气,病重驾崩,年二十二岁。天元皇后之父、随国公杨坚在女婿死后,迅速控制了朝政大权,以大丞相的名义掌握了北周最高权力。

一年后,杨坚以“禅让”的形式,从名义上的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手中夺取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即隋文帝。

八、隋炀帝杨广

隋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皇太子杨广继承皇位,即隋炀帝。

此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极大损耗了隋朝国力。国家在不堪重负中迅速坠入混乱,天下烽烟四起。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农民起义遍布天下,隋炀不愿正视,不顾群臣反对,强行从东都洛阳乘龙州下江都(扬州),以逃避混乱的局面,继续享受帝王生活。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晋阳留守、唐国公李渊起兵,参与到对天下争夺战中。七月,李渊从晋阳向大兴(即西安)进发。十一月,李渊的军队攻克大兴,然后立代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远在江都的正牌皇帝隋炀帝,被表哥李渊尊为“太上皇”。当然,隋炀帝本人不会仁这个称号。

大业十四年(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护卫隋炀帝南下的卫士们思念家乡,人心浮动,不愿意继续留在江都,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等人利用卫士们的怨恨之心,在江都发动了兵变,弑隋炀帝;遇弑时,隋炀帝年年五十岁。

九、唐高祖李渊

唐武德元年(义宁二年、618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受隋恭帝禅,代隋自立,建国号唐,即唐高祖。

唐朝建国后,高祖的三个儿子: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各自率兵东征西讨,隋末群雄基本被剪除干净,大唐得以统一天下,基本结束了隋末以来的乱世。

可是在此期间,因秦王不断建立功勋、威望越来越高,使得皇太子对秦王产生了巨大的猜忌和忌惮,怕秦王会对储位产生威胁。因此,皇太子联合齐王,发起对秦王的制衡、甚至打压措施,兄弟之间因此矛盾越来越大,彼此敌视、仇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爆发,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秦王李世民伏击杀死。随后,秦王进宫,控制了皇宫内外后拜见高祖,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子。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高祖无奈之下,只得立秦王为皇太子。

八月初九,高祖宣布禅位,由皇太子继位,自己以“太上皇”的名义退居太极宫,不再管理国事。皇太子继位后改元贞观,即唐太宗。

退位后的高祖,基本上不再公开露面,也完全没有了参与政事的兴趣(其实是被太宗所限制),除了于贞观四年(630年)曾经出席太宗击灭东突厥之后在凌烟阁绝版的庆功宴,以及在贞观八年(634年)与太宗一起出席在长安城西举行的阅兵礼之外,高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大安宫中静静修养,生儿育女(高祖退位后,又生了十多个皇子、皇女)。

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高祖病危,同日驾崩于大安宫垂拱前殿,年七十岁,是整个唐朝,寿数第二高的皇帝(仅次于他的玄孙、唐玄宗李隆基)。

十、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武曌,即唐高宗皇后武氏,也就是是中华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又名武媚娘。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媚娘入太宗后宫,为五品才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后,武媚娘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后来被继位的高宗李治接回宫中,封为昭仪(高宗未继位前,和武媚娘私底下有来往)。

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废黜有世家大族背景的皇后王氏,立平民家族出身的武昭仪为皇后,并借此事打击关陇贵族重臣,稳固了自己的皇权。

显庆五年(660年)之后,高宗罹患风疾,不能正常处理政务,因此委托武皇后代为处理朝政,这是武皇后掌握朝堂大权的起点。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武皇后第三子、皇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因为中宗想要重用外戚,因此机怒皇太后,被废为庐陵王。皇太后改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新帝,即唐睿宗。此后,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有名无实,虚位傀儡而已。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皇太后登洛阳则天楼,正式称帝,改名“武曌”,改国号周,改元天授,以洛阳为神都。圣历元年(698年),武曌将庐陵王李显及家人接回洛阳,九月,重立李显为皇太子。

武曌晚年志得意满、骄奢极衣,对权力的控制不再强硬有力,朝廷政局有失控的倾向。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暗中策划,突然发动政变,强行进入皇帝居住的迎仙宫,诛杀武曌的宠幸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请求皇帝让皇太子监国。

武曌此时年老且病,无法像以前那样以雷霆手段反击群臣的B迫,无奈之下只得同意让皇太子监国。次日,武曌正式下诏禅位,由皇太子继位,唐中宗李显因此得以复位称帝。

中宗复位后,恢复了大唐的国号,给退位的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迁居上阳宫观风殿颐养天年。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相当于“太上皇”身份的“则天大圣皇帝”在上阳宫仙居殿驾崩,年八十二岁,临终前嘱咐儿子中宗为自己免去帝号,只称“则天大圣皇后”,恢复唐室皇后身份。

十一、唐睿宗李旦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因为中宗被皇太后废黜为庐陵王,作为高宗第八子(皇太后第四子)的相王李旦幸运地承袭皇位,成为大唐第五位天子——唐睿宗。

睿宗虽然得以登基,但大权都被母亲皇太后所掌握,不过是傀儡而已。天授元年(690年)九月,皇太后正式称帝,改国号周,改名武曌,赐睿宗姓武,改名“轮”,降为“皇嗣”。

圣历元年(698年),武曌决定以亲子为继承人,于是将庐陵王接回神都洛阳,立为皇太子,复封“皇嗣”为相王,并将其名字由“武轮”改回“李旦”。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和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曌禅位于皇太子,中宗因此复位。

政变发生时,李旦率南衙禁军参与了行动,警戒神都内外;因此,中宗复位,给弟弟加号“安国相王”,甚至想立李旦为皇太弟,但李旦坚决不受,中宗只好作罢。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中宗突然驾崩,传言是被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所毒杀。韦皇后在中宗死后立即控制皇宫,立幼子温王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自己以皇太后的名义宣布临朝摄政。

六月二十,相王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挥军杀入皇宫,将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韦氏党羽全部擒获处死,然后奉父亲相王登基。六月二十四,睿宗正式复位,改元景云,第二次登基。稍后不久,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后,和想要独揽朝政的姑母太平公主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太平公主为了权力控制,将皇太子当做自己最大的政敌,甚至公开游说宰相,想要对朝政施加影响,最终易储。

景云二年(711年),为了平息妹妹和儿子的纷争,睿宗命皇太子监国;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因彗星白昼出现,“主新帝将出”,睿宗干脆以此为由,宣布禅位给皇太子,自己以“太上皇”的名义退居后宫,皇太子称帝,即唐玄宗。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玄宗再一次抢先发动政变,亲率羽林军袭杀依附于太平公主的宰相窦怀贞、萧至忠等人,包围了太平公主府邸,随后将和自己争斗了数年的姑母赐死。

政变发生之后,太上皇在哀痛之余,也当机立断,下诏痛斥窦怀贞等的罪状,并宣布自己正式归政,退居百福殿荣养天年。至此,玄宗得以真正获得皇帝的相应地位和权力,将朝政完全掌握在手中。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在安享了四年轻松而惬意退休生活后,“太上皇”李旦在皇宫百福殿平静驾崩,年五十五岁。

下一篇继续

关键词:从,刘太公,刘,太公,到,唐睿宗,—,历史上,的,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端午档电影总票房达1.78亿,《暗恋·橘生淮南》位居第一
  • 天下苦丑偶久矣,8.8分的《梦华录》止于颜粉狂欢?丨初评
  • 步入6月上旬,4属相运势如虹,事业进步,财源广进,生活顺心
  • 冰雪聪明的星座女,柔软却强大,追求者很多,但能把握住底线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啥还能坚持150年?在之前的100多年里实在太强
  • 庞德可打平关羽,为何马超战许褚时,庞德不先去挑战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