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滕代远将军,他是我军的一名高级将领,参加革命的时间早,革命信仰坚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9年初,滕代远被任命为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首任铁道部部长。
在接触铁道系统前,他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对于这个新的角SE,他没有任何意见,欣然上任。
(一)认亲
可是在他上任一年多以后,发生了一件奇事。
1950年9月的26日,有一位二十来岁,穿着一身布对襟汗衫,皮肤黝黑的男青年出现在了铁道部大门口。
这个青年挑着行李,带着腊肉等一些土特产,看这样子应该是来寻亲的。武装门卫将他拦住,细细打量了一番,见他一身穿着土里土气,明显是个乡下人。
“同志,你找谁?”门卫问道。
“我找我爸爸——滕代远。”这个青年草着一口浓厚的湖南口音说道。
门卫突然笑得不行,有点鄙夷地说:“又一个冒充的……”
这个青年见门卫怀疑自己,一下就来火了,急忙高声辩解道:“我是滕代远的亲生崽,如果冒充,坐牢、抢毙都行!”
这个门卫针锋相对,同样说道:“谁不知道我们部长的大儿子才六七岁,我们部长哪来你这么大的儿子?”
就在这个青年和门卫争执不开时,一位秘书来到了门口。就问他是哪里人?家里还有谁?老家大门朝哪?门口几个台阶……这个青年一一对答如流。
没完没了的问题让这个青年很生气,道:“我是他的崽,盘问这么多搞啥子嘛?”
这个秘书说道:“你不要生气,以前就发生过冒充滕部长亲戚的事,请你谅解,这是我们的责任。”
问完这些问题,秘书就把他带走了。
那么,这个青年真的是滕代远的儿子吗?滕代远知道他有这么大的儿子吗?中间到底有什么缘由?
(二)诚实而又有胆识
1904年,滕代远出生于湖南麻阳县下玳瑁坡村的苗族家庭。
麻阳位于湖南西部,是苗汉杂居的地方。滕代远的父亲叫滕国权,是一个典型的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种田是把好手。他的母亲谭桃秀,干家务、做庄稼活也是一个能手。
从小待在父母身边,受父母的影响,滕代远经常帮着家里做些家务,
砍柴、放牛、耕地,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去学堂上课。
有一次,他在放牛时因为一时没有注意,牛吃了别人家的庄稼,几个同伴都说:“反正没有人见,这件事我们不跟别人讲,谁也不会知道的。”
但滕代远却不愿意这样做,回去便如实向父母说了,父亲夸他做得对,并为别人家赔偿了损失。
滕代远不仅做人诚实,做事勤恳,还颇具胆识。
1921年,滕代远17岁高小毕业了,他和同学相约一起到一百多公里以外的保靖去上学。
一次,他们二人高高兴兴地前往保靖报名求学,刚走到离家四十多公里的地方,突然碰到了一伙土匪抢劫,他们身上的财物悉数被抢。
都是农民的孩子,家里都不富裕,好不容易这才凑了这点学费,家里也拿不出多余的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
这时,滕代远想到了一个人,人称湘西王的陈玉鍪(móu),听说是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时常救人于危难,有点“及时雨宋江”的意思。何不去试试?
对此,同学还有有点担心,滕代远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去试试就知道他的人品是真是假了。”
滕代远和同学慕名找到了陈玉鍪,没想到陈玉鍪的确如此,简单的考验了他们一下,当即就给了每人五个铜板,大概就是一块银元。
就是一块银元,对他们来说也是雪中送炭,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1922年,滕代远从学校毕业,回乡在村里的小学当国语老师,但工作也不稳定,学校时办时停。
(二)第一段婚姻
就在这时,17岁的滕代远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农村妇女谭红玉结了婚。谭红玉是滕代远母亲的娘家侄女,比滕代远大四岁。
这次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没有任何感请基础。
滕代远读了几年书,有学识,而谭红玉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学。这让他很难受,两人几乎找不到共同语言。虽然一年后谭红玉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个找父亲的年轻人——滕久翔。
因此当1923年秋天,他顺利考上位于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尽管家里人劝他不要出去,但他不可能错过这么一个好机会。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门,此生再也没有回来过。
滕代远离开家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经彩,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跟他一样有理想、志同道合的青年,这让他更觉得不应该困在农村。
他逐渐了解了很多的大事,并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
他将所有经力都用于学习和广泛接触社会,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他很快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浪潮中,就此走上革命的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MAO主席前往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滕代远就作为代表和柳直荀等人陪着MAO主席走遍了湖南6个市县,他和MAO主席之间也因此诞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8年,滕代远与彭德怀共同策划领导了平江起义,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位红军高级将领密切协作,如同朱MAO和刘邓。
此后,滕代远任红三军团总政委兼红五军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兼红三军团总政委。
这一年,滕代远只有28岁。
(三)父子相见
1938年春天,一个在国民党部队当连长的同乡,回老家后送来了滕代远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说的是滕代远如今已是中央军委参谋长,想让父母来延安。
这个消息犹如一个惊雷,让两位老人惊呆了。二老早以为滕代远牺牲了,从他离家至今,已经15年了,没有一点消息。
滕国权决定亲赴延安,看望多年不见的儿子。但湖南到延安路途遥远,需要很多路费。为了能凑钱去延安,滕国权卖掉了一只牛,又找亲朋凑了一些,和那位在国民党当兵的同乡一起前往延安。
滕国权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延安。这对父子离别十五年,见面后自然两眼泪汪汪,聊到了很晚。
面对父亲大老远跑来,滕代远很是心疼,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只机,亲自炖汤给父亲喝。还时不时弄点辣子,泡饭,在当时的延安,尽管滕代远是参谋长,可这已经很不错了。
滕国权不禁感叹变化得太快,当初自己眼中的那个山伢子,现在已经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八路军将领。
滕国权见到儿子后,已经心满意足了,看他工作这么忙,在延安待了十几天就准备回乡了。
当时,MAO主席听说滕代远父亲来了延安,还特地邀请老人家吃饭。临行前,MAO主席特批了十块光洋作为滕国权返程的路费,并送给他一件狐皮大衣御寒。滕代远也将自己身上的所有津贴都给了父亲,让他补贴家用。
这一对父子就这样见面又匆匆离别了。
故事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来讲另一段父子的故事。
秘书将这个青年男子——也就是滕久翔,带到了滕代远面前。之前问那么多问题,乃是滕代远和秘书事前商量的“认子考试”
如今滕久翔已经全部回答出了那些问题,确定了他的身份。滕代远望着自己的儿子,身材、眉眼几乎和自己一样,眼睛不禁湿润了。
滕代远望着儿子,对故乡的思念一时迸发:“你这一路过来吃了不少苦吧,你爷爷、乃乃身体怎么样了?听说你在农会工作,农会的请况怎么样……” 滕久翔将这些请况一一说了。
滕久翔来到北京后,见这里生活好,又是首都,不禁产生了一个想法。一天晚上,滕代远向他详细询问家乡建设方面的请况,滕久翔将自己心里的那个想法说了出来。他说道:“爸爸,你知道咱们麻阳是个穷山沟,北京条件这么好,您又是部长,能不能给我在北京找个工作?”
滕代远心里非常明白,自己二十几年没有回过家,这个儿子更是第一次见。对家里人,对这个儿子,亏欠了太多。按理来说,儿子的这个请求不算过分。
但是滕代远还是坚定地拒绝了。
滕代远明白儿子的想法,也很理解,沉思片刻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儿子,咱们是父子,按理来说,给你找个工作是应该的。可是,正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我又是部长,是一个共产党员,更不能以权谋私。”
滕代远继续说道:“如今大家都在抗美援朝支援前线,你应该回到家乡去建设,生产粮食,支援志愿军。再者,回到家乡,也能照顾老人、孩子。”
滕久翔听了后,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他理解父亲的想法,再没提过这件事,不久后,他就回家去了。
临走前,滕代远告诫他:“你回去以后不要打着我的牌子,向政府要救济或提其他要求。”
而滕久翔也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后来凭借着自己努力当上了干部,退休后还找了一份新的工作,没给党和政府添过一次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