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发动了统一战争。据《史记》记载,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魏、楚、燕、赵、齐。
在韩国覆灭后第二年,秦军在王翦统率下向赵国发起猛攻,最终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但赵公子嘉却率其宗数百人逃亡代地,被立为代王。
所以,赵国虽然是秦灭韩后第二个进攻目标,但直到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秦将王贲“还攻代,虏代王嘉”,赵国的残余军事力量才算彻底覆灭。
因此,司马迁明确将“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视作赵国正式灭亡。
那么赵嘉称王的代国在哪里呢?
代国原为赵国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赵武灵王在位时,曾一度想从赵国中分出一个代国,立长子赵章为代王,但未能成行。此后,赵国对代郡采取了封君制的治理方式,代地封君地位仅次于国君,俨然成为一处高度自治的国中之国。
所以,虽然赵军主力尽数覆灭于邯郸,但代地却给了公子嘉延续赵国宗庙的希望。
然而,随公子嘉逃亡代地的毕竟只有数百人,加上代地原有的赵国驻军,其实力也远远无法抗衡强大的秦军,与燕国联合成为赵嘉的唯一选择。
代国位于燕国以西,秦军如果要攻打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代国是首当其冲的。所以,燕赵联军在蓟城以西的上谷(今河北怀来)集结,凭借易水长城抵御秦军。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失败,秦王震怒,诏王翦军以伐燕,燕赵联军在易水以西惨败。公元前226年,王翦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穷追猛打。
燕王喜惊慌失措之下,杀太子丹献秦,秦国这才退兵,转而去攻打魏、楚两国,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将王贲再次统率秦军攻打燕赵残军。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代”既可以指代国,也可以指代(赵)军,而“还”既有返回的意思,也有进一步的意思。
在燕王“尽率其经兵东保于辽东”的请况下,公子嘉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退出联军,回归代地,孤军抗秦,坐以待毙;二是放弃代地,率全部军队与燕军一道退守辽东,或有复国希望。
如果秦军是在辽东作战完成后回师河北再灭代国,显然有违军事常理。上文已述,代国地处燕国以西,在秦军攻占辽西以后,代国刚好位于秦军腹背之处,王贲会放任一支敌军在自己后方而坐视不理吗?毕竟,三年前李信伐楚大败的主因就是被潜伏在后方的楚军袭击所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燕秦汉辽东长城田野考古调查研究”的专家在做相关研究时提出:秦军是在辽东亡燕后回攻中原代郡,还是继而在辽东攻代虏代王嘉的,这是道亟需破解的重大历史课题。因记载过于简略,秦国灭赵的真相缺失了。
那么秦赵的最后一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此后,鸭绿江沿线又先后出土了赵国“左鍀工”兵器、“元年丞相李斯”戈以及大量赵国铁挺铜镞和燕国“衍”字款矛,在长白县干沟子还发现了战国晚期的赵人积石墓群。显然,在战国晚期,辽东的鸭绿江一带,发生过秦和燕赵联军的大战,辽东才是虏代王嘉处。
而从出土遗迹判断,赵军遗迹多位于鸭绿江中上游,这也符合王贲由西向东攻伐时,首先消灭的下游一带的燕军,继而向东北方向挺近,灭残余赵军,掳代王嘉的记载。
在长平之战过后,赵国实力被大大削弱。但就是这样一个丁壮战死40万的国家,却与秦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上演了战国时代最为悲壮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