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总有自己的心腹,总要用自己的人,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他为官一生,前前后后一共在11个皇帝手下做事,而且这么多皇帝都不是一个朝代,可是他却稳坐宰相之位,这个人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
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冯道出生于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的一户普通农耕家族,冯道为人淳厚,甘于清贫,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唐朝后期,天下大乱,大唐的节度使各个拥兵自重,朝廷已经名存实亡。
在这乱世之中,冯道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手下当了个参军。
在冯道26岁这一年,享国289年的大唐帝国被朱温所灭,朱温建立了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了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
冯道在刘守光手下干得并不顺心,自己提的意见得不到刘守光的采纳,还常惹得刘守光不高兴,而且只有河北这么点地盘的刘守光,整天竟然想着要称帝。冯道看出来跟着刘守光混肯定没有好下场,于是他果断辞职,投奔了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当上了李存勖的掌书记。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存勖击败了刘守光,并且灭掉了后梁,李存勖称帝建立了后唐。
冯道升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
李存勖当了皇帝后,沉湎于声SE之中,重用宦官和伶人,最终死于兵变。
李存勖死后,李存勖父亲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即位,冯道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不久又命冯道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
李嗣源病逝后,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
可是,李从厚才当了五个月的皇帝,批股还没坐热,就被他父亲李存勖的义子李从珂从皇帝位子上给赶了下来。
而此时身为宰相的冯道,按理应该冲上前去护驾,做到人臣本分,可是冯道却没有这么做,他却打开洛阳城门,率领百官迎接李从珂的到来,并拥立其称帝。
这也是冯道遭到后世诟病的地方。
冯道原本想自己有拥立之功,可以继续当他的宰相,可是李从珂并不待见他,免去了冯道的宰相之位,让他到陕西大荔去当节度使,这等于是被贬官了,后来,可能是考虑到冯道毕竟对自己称帝有功,于是李从珂又将冯道召回到朝中,但并未给予实权,只是让他挂了个司空的头衔。
但这种请况并未持续多久,石敬瑭联合了契丹起兵叛乱,最终李从珂自焚而亡,后唐灭亡,石敬瑭建立后晋。
石敬瑭重新任命冯道担任宰相,期间,石敬瑭派冯道出使契丹,以巩固和维系两国的关系。后来石敬瑭将枢密院并入中书省,使得宰相冯道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石敬瑭病逝后,他的养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一改石敬瑭时期对契丹的政策,拒绝向契丹称臣,结果辽太宗耶律德光三次派出大军,最终俘虏了石重贵,后晋灭亡。
对于国破家亡,冯道却并不担心,因为耶律德光非常赏识他,在他当年代表后晋出使辽国时,耶律德光就很看重冯道,所以灭了后晋之后,耶律德光又任命冯道为辽国的太师。
作为契丹人的辽国,虽然占了中原的地盘,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统治中原人,导致各地反抗不断,于是辽国就撤军了,辽军这一撤,给刘知远创造了机会。
刘知远在众人的劝进之下称帝,建立后汉。为了笼络前朝老臣,刘知远仍然任命冯道为太师。
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祐继位,刘承祐不放心手握军权的郭威,想除掉郭威,结果郭威起兵反叛,最终刘承祐被手下大臣郭允明所杀,后汉灭亡。
郭威建立了五代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政权——后周。
郭威封冯道为中书令。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郭威病逝,也是同一年,73岁的冯道也过世,继位的周世宗柴荣为冯道的死辍朝三日,追封其为瀛王,谥文懿。
冯道这一辈子,官宦一生,经历五朝,服务了十一位皇帝,冯道做事圆滑,为官清廉,在随军出征时,同仆役吃一样的饭菜,以喂马用的干草为席,睡在茅草屋中,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在为父亲守孝期间,遇到灾荒,冯道主动将家中财物捐出,以赈济乡民。他还曾提醒李嗣源,不要因为天下丰收,而放纵享乐,要居安思危,并劝说李嗣源,要想皇权永固,不在于武力,而在于仁义。
在李从珂大军的B迫之下,作为皇帝的李从厚,已然抛弃了江山社稷出逃了,那作为臣子也就不值得再为其卖力了,冯道完全是从百姓角度去考虑,审时度势,拥立李从珂。
后晋时,在没有人愿意出使契丹的时候,是冯道主动请缨出使辽国,不仅维持了辽晋两国的关系,而且自己还深得耶律德光的赞赏,耶律德光曾一度想将冯道留在辽国为官。
冯道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从后唐的李嗣源到后周的郭威,对儒家经典《九经》进行了刊印,历时二十二年。
冯道生活在五代的乱世,看惯了改朝换代,君王易姓,早已是习以为常,所以对于他来说,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对得起天下百姓就可以了,至于皇帝姓什么,不重要。每当一个皇帝出现皇权危机之时,冯道总能及时地改换门庭,不仅保全了自己,还能得到新任皇帝的青睐。
不管“董事长”如何换,也不管“公司”如何兼并重组,“总经理”的位置总是冯道的。
所以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冯道是丞相的楷模,后周和北宋的宰相范质就是冯道的粉丝。
可是到了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时代,忠君思想占据了主流,冯道这种一人为官多个朝廷的人,则被视为道德沦丧,没有忠贞的表现,是贰臣的典型代表,欧阳修称冯道是个毫无廉耻之人,司马光称冯道是个间臣,欧阳修和司马光对冯道了看法,定下了后世人们对这个自称“长乐老”的冯道的评价基调。
其实,在那个谁拳头硬,谁就能当皇帝的动荡时代,作为一个文臣,他是无法改变这一切的,他所能做的就是,暂时抛开儒家忠君的思想,一切以务实出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动乱给百姓带来伤害,冯道所做的一切,都是乱世中的无奈,但他的内心深处肯定明白,黑暗的乱世肯定会退去,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肯定会到来,世间终将会回到圣人的轨道上来,这也许就是他不遗余力地花费22年的心血,让儒家经典传之后世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冯道的一生的经历,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