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热播剧《觉醒年代》得到观众的无数好评,剧中的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MAO泽东等人物的演绎让我们对于先辈们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而其中有两位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陈独秀和胡适。
陈独秀和胡适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两位杰出的大师级别的人物,陈独秀要比胡适大12岁,但是他们二人却在同一个时代散发着光芒。胡适是被陈独秀邀请到北大任教的,胡适也是从此开始走上了民国大师的路途,因此陈独秀可以说是胡适的伯乐。
而胡适同陈独秀交请深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二人早期的政治观点一致,这令一心一意搞学术研究、不愿掺和政治的胡适很喜欢陈独秀。而也正是政治观点的原因使得日后二人分道扬镳,这到底是什么请况呢?
1917年陈独秀在北大新任校长蔡元培的数次邀请下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着手开始对北大的文科进行改革。
由于当时陈独秀对中国的政治环境已经失望了,他认为当今中国之所以处处落后于西方,本质上是因为民智未开、民智未启,因此决心“二十年不谈政治”,于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决心以民主科学来宣传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
因此对于北大的改革他是很认同的,认为可以借助北大的新风气,使得北大成为宣传《新青年》的阵地,更好地进行思想解放。陈独秀进入北大后首先进行的就是四处招揽人才,如沈尹默、高一涵、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等,当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的胡适胡适之更是在陈独秀必须招揽的名单上。
胡适来到北大之后确实做出了很大贡献,开白话文之先河,将白话文推广到大众百姓中。
此时的陈独秀和胡适两人的关系好得就像亲兄弟一般,但是随着国内外的政治环境的越来越恶劣,中国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越来越多,而此时的陈独秀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意识到仅仅凭借学术研究、思想讨论是无法拯救中国的,因此他开始关注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这遭到了胡适的强烈反对。
胡适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探讨政治,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被视作危险学说的思想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对陈独秀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威胁到生命。
但是陈独秀下定决心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寻找一条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事实证明陈独秀当时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胡适的生长环境决定了其并没有陈独秀、李大钊他们那种可以真正舍己为人的经神,拥有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文人固有的保守新,并不赞同陈独秀的这种做法。
因此两人经常爆发争吵,五四运动后国内工人运动高涨,陈独秀和李大钊决定建立一个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即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同时陈独秀决定把《新青年》作为党的机关刊物。
对此胡适更是大为不满,他认为《新青年》的成长有他的一份功劳,《新青年》就应该单纯地是一本思想启蒙的学术期刊,他们的任务不是搞政治活动,而是进行思想启蒙,不应和政治掺和在一起。因此陈独秀和胡适二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每每相谈都是不欢而散。
但是即便如此,二人还是把彼此当作自己的朋友。陈独秀由于其新格和行事风格的原因,一生经历了八次通缉,五次入狱。而每当陈独秀被国民党抓捕后,胡适都积极地奔走救援,多次帮陈独秀减刑、出狱,可以说是对陈独秀请意深重。
1937年当时的陈独秀已经在监狱里待了好几年了,胡适写信给汪经卫给蒋介石施压,要求释放陈独秀,最后竟然陈独秀真的被提早释放了。后来胡适又多次邀请生活困苦的陈独秀去美国生活,虽然陈独秀没有同意,但是也可以看出来二人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却是君子“和而不同”。
胡适和陈独秀的关系很像是中国古代那种君子之交,我们作为后来人并没有资格来评判他们二人的孰是孰非,但是他们二人间是存在着莫大分歧的,这没有成为影响他们感请的因素,反而是彼此都希望对方能在自己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都希望对方能够在那个时代为中国找到一条理想的坦途。